食源性疾病与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银川市兴庆区长庆燕鸽湖幼儿园
创建于04-23
阅读 8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临床表现可分为4类

1.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和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响性疾病;

4.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临床症状

       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可伴有发热、头晕头痛。但有些食源性疾病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脏器损害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致病因子有哪些

      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天然毒素等。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预防食源性疾病,应远离“病从口入”,关键是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

1.保持清洁:饭前便后和食物制备过程中都要勤洗手,餐具、厨具和厨房环境要清洁。


2.生熟分开:生的肉、禽和海产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都要生熟分开。

3.烧熟煮透: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烧熟煮透(食物中心温度至少达到70℃),尤其是烤肉、肉馅、大块的肉和整鸡等食品。如果用小火,由于温度低,就必须延长时间,即“小火慢炖”。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一定要彻底加热。

4.保持食物安全温度:70℃以上和4℃以下可以抑制大部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熟食在室温下存放最好不超过2小时。食物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长时间化冻,或者是反复冻融。

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和变质的食物。

除了记住“食品安全五要点”,日常饮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正规餐厅就餐。外出就餐应选择《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齐全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优先选择实施“明厨亮灶”和食品安全量化等级B级以上的餐饮服务单位,不到无证小店或街边小摊就餐。

2.警惕网络订餐安全。网络订餐应选择正规专业的平台,订餐前要查看商家的证照信息、菜品原材料、店铺评价以及送餐人员健康证明等再下单。收到餐食后,要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被污染等,验收后尽快食用。

3.膳食营养要均衡。食材选择应注重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多饮水,多吃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新鲜水果蔬菜,适量增加鱼、禽、蛋、瘦肉、牛奶和豆类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提高自身免疫力。

4.倡导文明就餐理念。用餐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编辑:保健室

     审核:龚娅楠

阅读 8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