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教书人,
以“工匠精神”教书育人,
把教书当职业、当事业、当志业。
我们是读书人,
以“求索之心”悦读群书,
视读书为乐趣、为雅趣、为志趣。
我们是歌颂者,礼赞生命,心向阳光,
诗意的心田永不荒芜。
浸润书香,
“阅”享成长
走进“书”适区……
“跌宕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年华”阅读对于全福师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份热爱。一群热爱阅读的教师因阅读遇见教育教学上不断专业的自己,因阅读保持教育中永恒不变的初心。
全福小学“阅见”读书团队,无论是以集体的形式还是以个人的身份均在全市读书赛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在这些荣耀和光环的背后是以教师扎实的读书行为作为积淀。
全福小学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特邀全校教师教师共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用读书来丰盈生命、沉淀智慧、涵养性情!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给教师的建议》
书籍简介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链接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的苏霍姆林斯基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阅读分享

阅读,让你成为有温度的教师


李丹丹
【关键词:爱的教育】
【金句】教育,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感悟】跨界教师李丹丹从英语教师转型为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让她对曾经读过的书,有了新的感悟。“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是教育的前提,这种爱不在轰轰烈烈的誓言中,而在平日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中。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在李老师的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以一颗无差别的心对待每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阅读,让你成为有情趣的教师


王玥
【关键词:教育日记】
【金句】教师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感悟】思想的火花、闪现在眼前的灵感、关于孩子,关于教师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和得失如不把它们及时写下来,就会被遗忘。当我们要反思的时候,靠仅有的大脑记忆,是不够的,当某些教育现象触动我们的心灵时,还是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哪怕是三言两语,哪怕是一句反思、一个符号,不管怎样都让我们留下思考的痕迹。
阅读,让你成为会思考的教师


刘佳
【关键词:阅读·思考·写作】
【金句】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感悟】“用一生的时间去备一节课”多么动人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这种准备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阅读。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教学经验是依靠每天的阅读,或者说读写逐渐积累起来的。而阅读是不断流的潺潺小溪,而教学中的每堂课便是一滴水,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不就是用一辈子来备课的吗?
尚群力
【关键词:注意力】
【金句】掌握注意力—这是教师对儿童的思维施加的一种非常精细而微妙的作用。在这里,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他事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识,有了这些常识,他就会把毫无趣味的教材看成很有趣的教材。
【感悟】尚老师结合书中涉及内容和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分享了自己的新感悟,在讲授新课之前不妨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带着兴趣走进课堂。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会使课堂更加高效。
【领导金句】
李主任:生活虽然苦闷但跑起来就会有风。
葛校长:读书让你的世界变得更辽阔。
闻书香
享书情
体书味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
徜徉在书海里
以好书为友
一起用阅读温暖时光
用专业点亮孩子心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