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徐来,“心”开目明。为了推动新教育实验暨“学为中心”课堂改革在横峰县中小学落实落地,检验“学为中心”课堂改革实效,4月19日,“课共体”专家徐兔兔校长莅临横峰县实验小学指导“学为中心”课堂,为教师在课堂课改路上解答疑惑、指明方向。
首先由我校骆珍老师执教《清贫》一课。骆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方志敏或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对比学习,感受人物形象。再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清”体现在哪儿?“贫”体现在哪儿?让学生深入感悟理解方志敏的“清贫”精神,感受到方志敏洁白、朴素的生活,感悟到他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伟大精神。
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小组合作,积极参与讨论,人人发言,高效参与课堂。小组上台发言,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能够概括整组所要传递的信息。骆老师及时给予鼓励性的反馈,整堂课学生真正做到高参与、高思维,享受课堂。
横峰县教育体育局局长陈填心等领导和各学校教师们来到现场观摩指导。
徐兔兔校长对骆珍老师的课堂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针对“学为中心”课堂提出了以下建议:
1.预学反馈:预学必须批改,可小老师改,也可对子改,但老师必须抽改或抽查(好中差各抽查几个),了解学情,大家都会的或基本都会的不需再在课堂反馈,大部分不会的带入课堂,列为探究任务。这其实就是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意义所在。课堂上预学检测的时间不能过长,重点解决学生错误最高之处,把课堂重点交给学生去探究学习。
2.设计探究任务的原则是:问题不要超过3个,问题要有价值,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或易错点,把问题放入真实情境中带着任务去探究。太容易(自学会的或对子讨论会的)或太难的(班上基本不会的)不要列入探究任务,如是必考点,则由老师讲解,否则不符合班情,可以暂时不讲不学。课堂讨论探究时,要有个人独思环节,不能直接进入讨论,要留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交流讨论的时间要充分。
3.在小组讨论时,一般按照4-3-2-1号学生发言,把更多机会让给后进生,不要让后进生成为听众,被灌输式学习,而应把简单的问题、先发言的机会给后进生,增强他们信心,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小组讨论时老师要巡视,要观察、发现,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或提示。
4.小组讨论学生使用红笔教鞭,现在的围桌方式导致部分学生看不到书本内容,可以让学生走位围桌,方便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本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5.展示环节是学为中心课堂最出彩的部分,老师通过讨论时的巡视观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既要有亮点的展示,也有有普遍性问题暴露的展示,前者是为了出彩,后者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堂更有效。
6.同步教研(试点学校)和共创教研很重要,不能教学教研两张皮。试点学校要跟着课共体同步教研,其他学校要定时定点共创教研,小规模学校参与联盟校教研。
同心筑梦,不忘初心。聆听了徐兔兔校长的指导,明确了课改的着力方向,齐心协力扎实开展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铸一段教育的未来梦想,赴一场课改的饕餮盛宴。“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我们相信,乘着新教育课改之风,我们的“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定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