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示促提高,经验分享助成长 ——黄乐萍名班主任工作室参加诸暨市中学班主任带班“心动力”92学分培训

无为
创建于2024-04-22
阅读 70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人间四月芳菲盛,正是研修好时光。2024年4月15日,黄乐萍名班主任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参加了诸暨市中学班主任带班“心动力”92学分培训活动,该活动由教育研究中心发起,暨阳初中承办。

一、

班会课《非遗新传承  文化金名片》

上午的第一个活动是由暨阳初中傅颖老师带来的一堂精彩纷呈的《非遗新传承  文化金名片》八年级“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课。


傅老师从暨阳初中何晶骏老师的钩针编织作品入手,结合青少年关于诸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程度的采访调研结果,引发学生对诸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思考。通过“识非遗:我是知识宣讲人”“现非遗:我当问题探明人”“辩非遗:我做价值正名人”和“守非遗:我为传承先行人”四个环节以及相关小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家乡非遗的全面了解,唤起学生最朴素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让学生积极探索了行之有效的保护传承方式。

班会课结束后,傅老师从背景分析与主题确定、教育目标、班会准备及教学过程、课后延伸四个方面对本堂班会课进行了说课。基于党的二十大指出的“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这一要求,结合现阶段中学生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远远不够的这一调查背景,傅老师确定了班会课的主题。设计的各活动环节构思巧妙,目标明确,衔接流畅,层层递进,学生能够通过各个任务积极探索、保护、传承家乡的非遗文化,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讲座《做智慧的班主任》

第二个活动是由工作室导师黄乐萍老师带来的干货满满的《做智慧的班主任》讲座。


黄老师结合自身多年担任教育一线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认为班主任工作可以先从强化科学管理意识、进行合理的时间管理、淡泊功利化的追求三个方面入手,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以教人者教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接着,黄老师围绕“师生关系”“班级管理”“家校沟通”三个主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关于师生关系,黄老师分享了三句话:第一句是“爱与尊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填写调查表并建立成长档案,要尊重、接纳、宽容学生。第二句是“给孩子一个喜欢你的理由”,班主任可以通过显威、示才、施爱、交流来让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讲故事胜过说教,并辅之以幽默的力量、及时的肯定、心理学知识的储备以及因材施教的方式能够让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句是“教育的艺术在于鼓舞和唤醒”,黄老师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分享了如何唤醒学生的向上之心、如何创新表扬方式以及如何批评和惩罚等经验。


关于班级管理,黄老师分享了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凝聚力”,班主任要组织学生自己制定班规、召开班干部招聘会、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以此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第二个关键词是“班会课”,班会课不宜“过过场”,班主任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基于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序列化班会课。此外,黄老师对如何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目标激发内在动力,提高学习能力并在获得成功的体验后增强自我价值感,辅之以提高抗挫力、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全方位的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关于家校沟通,黄老师认为同理心非常重要,班主任要站在家长的角度上看问题,先共情,再引导,先肯定,再指出不足。同时,也可以在家长会上借学生之口给家长提一些要求。班主任平时要利用好微信群的功能,设置微信群公约,及时转发学校通知,提醒日常生活,多表扬少批评,指导家长家庭教育。对于特殊学生,班主任不能轻言放弃,要时常留意并初步判断学生是属于行为的偏差,情绪的起伏,还是心理的问题,必要时求助心理老师。另外,做好定期与家长联系、家访等工作,并做好记录。


黄老师的分享深入浅出,言辞恳切,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为青年教师们指明了班主任之路的前进方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奠定了扎实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

三、

心理课《我与手机的故事》

下午首先是方佳老师带来的一堂心理课“我与手机的故事”。


课堂以《上春山》的律动操作为导入,调动学生兴趣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整堂课围绕“我有故事”“我有专家”“我有行动”三部分展开,从第三视角观察小果的故事并提出建议,最终思考自己该如何与手机正确相处,环节联系紧密、层层递进。

“我有故事”环节中,方老师邀请学生角色扮演故事主人公小果两个纠结的心声:到底玩不玩手机?此后与学生共同总结玩手机停不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三,即即时快乐、“无底碗”效应和虚拟世界。

 “我有专家”环节中,为解决小果沉迷手机的问题,方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从思考怎样减少拿起手机的次数,怎样减少手机使用时间,怎样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停下来,不使用手机时我们可以做什么这四方面给出解决措施。之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讨论自己在控制手机方面的经验,并形成一张展示海报。


 最后“我有行动”环节,课堂视角从小果转到每位同学自身。写下如果我是小果,下个周末我会如何安排我和手机的生活。

四、

心理课《信任之旅》

第二节课是由朱菁菁老师带来的关于信任的主题心理课,主要有摸黑30秒、红黑卡牌和情境探索三个环节。


摸黑30秒的挑战中,两位挑战者,戴上眼罩行走,在规定时间内,能走多远。前10秒,独立行走;10-20秒,教师随机选人带领挑战者往前走;20-30秒,由挑战者提前选定的同学带领其往前走,其他同学作为观察者。挑战结束后,挑战者均表示最后的10秒钟最有安全感,中间的10秒虽害怕被“坑”但也觉得相对安全。两位被选中的带领者表示被选中的瞬间责任感油然而生。一些观察者表示两位挑战者在前二十秒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一个更果断,另一个会思虑再三。

红黑卡牌的挑战中, 学生分为4大组,两两对决,每一大组每轮出一张红卡或黑卡,共三轮。若双方均出红牌则各加一分;若一方出红牌一方出黑牌,则红牌方扣两分黑牌方加两分;若双方均出黑牌则均扣一分。每轮开始前有一分钟组内讨论和一分钟组间谈判时间。挑战结束后,朱老师引导学生谈论人际信任的特质及其影响因子。

最后,“情境探索”环节中不同小组抽选情境,探讨情境中的主人公应对之法,限时五分钟。情境一为选择信任的伙伴,可以先深入了解对方,观察他们的行为,给予机会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如果我们想要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学会如何信任他人。情境二指出获取同伴的信任需要做到诚实正直、遵守承诺、尊重他人和学会倾听理解。最终提出信任是一种需要时间和努力才能建立起来的关系。

课后,两位老师分别对课程设计进行说明。


方老师从活动理念、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和活动过程进行讲解,由案例到自身,引导学生树立自觉、适度使用手机的意识,并有所行动。


朱老师从教学理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方面阐述课程设计,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信任。

五、

评课总结

在场老师对两堂课进行评析,指出方老师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以学生遇到的问题切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自身经验解决问题。朱老师的课堂寓教于乐,运用丰富的活动挑战,让学生直观体验信任,放手让学生表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斯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简单的小结。

阅读 70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