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山西崛起
4月13日至16日,在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之际,山西省省政府代表团在广东学习考察并举办以“相‘粤’珠江,共‘晋’未来”为主题的“山西之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主动对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国家战略,学习借鉴广东先进经验,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携手谱写晋粤全面战略合作新篇章。
山西省的区位、资源、环境禀赋得天独厚,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山西省崛起,一定要把山西省放到整个国家版图中定位思考。为此,山西省应在更高起点上对自身的产业优势、生态基础、比较优势等进行再梳理再聚焦,提升区域协同水平。一方面,努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如山西省与其他中部地区省份联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规划建设京广先进制造业走廊,推进制造业高端要素优化配置;探索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合作新机制,打造山西省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示范区。另一方面,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承接。山西省应创新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大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机制,聚焦本地产业优势与科研条件,探索共建科创带、产业带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飞地等,积极承接东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研发中心向山西省转移。
结合我省实际,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必须持续着力构建富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竞争优势,积极打造新兴氢能、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突出未来产业破冰攻关,依托创新联合体,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培育形成若干未来产业的新增长极。
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围绕制度性开放、扩大经贸人文合作、加快融入全球创新链、拓宽开放通道等方面,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功能区提质行动,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与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吸引国际创新资源和项目落地,加快融入全球创新链。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主动对接新亚欧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的建设和升级,提升“铁公水空”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更好发挥“贯通东西、连接南北”作用。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努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进一步提升煤炭、稀土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功能,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大力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减碳科技创新行动,做强绿色制造业和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