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月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溢泉雁鸣作品集20180224

创建于2018-02-24 阅读207

2018年第一期公众号同步作业:

1.写移风易俗过春节和回忆儿时过春节

禁燃烟花爆竹,减少大气污染已达成全民共识。如今的春节早已变得淡漠了,就如同普通的日子,很快便在琐碎的生活记忆中销蚀了,早没了从前过春节时热情。但从这过春节习俗的潜移默化的变迁中,我们会体会到城乡居民的生活由贫穷到富足的沧桑巨变,感受到了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铿锵足迹。

2.写春节近地游;磁州窑博物馆溢泉湖万方同游乐园紫海芳庭薰衣草庄园天宝寨景区(睡美人山、观天佛)

磁县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磁州窑遗址、商代下七垣遗址、兰陵王墓地、北朝墓群、曹操练兵讲武城遗址等驰名中外。炉峰山景区、溢泉湖旅游度假村、漳河三峡、北朝皇陵墓群、蔺相如墓、中国磁州窑博物馆等一批旅游项目经过开发和建设,已初具规模,是游人理想的观光游览胜地。

3.写磁州地域历史上风云人物:曹操、兰陵王、岳飞

4.以上任选其一,适合自己兴趣风格,形成诗词散文小故事等文字内容。

【国新晨语】春日寄情2

    

《七律.磁州春早》

文/靳国新

情系新春罩满天,磁州一步迈三年。

转型突破除障碍,责任扛旗论领先。

六十一条谋大局,六方重点布山川。

开门又见江河美,杨柳舒心写绿篇。

    

昨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双创双服会议,县委县政府安排了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六十一个具体项目,奏响转型突破、扛旗争先进行曲。作为直接参与者,感而诗!

顺心如意,朋友吉祥!【国新晨语】春日寄情3

    

《七律.读<醒来,铜陵>有感》

文/靳国新

忽听铜陵一好音,珠玑字字意途深。

资源枯竭如何办,经济先机咋个寻?

结构提升为至理,转型突破作名箴。

磁州遍闻铜陵意,长梦醒来发展心。

    

磁县与铜陵均为资源枯竭型地方,怎样学习铜陵解放思想呢?怕只有提升产业结构,发展节能环保、信息产业、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

顺心如意,朋友吉祥!

[玫瑰]【清晨杰语】[玫瑰]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包容。

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

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

扬人之长,谅人之过,

而不会嫉人之才,

鄙人之能,

讽人之缺,

责人之误。

    

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

是一种善待生活,

善待别人的境界。

在包容的背后,

蕴含的是爱心和坚强 ,

是挺直的脊梁,

是博大的胸怀。

早上好[玫瑰]【清晨杰语】[玫瑰]

    

命运不会亏欠谁,

看开了,

谁的头顶都有一汪蓝天;

看淡了,

谁的心中都有一片花海。

    

痛是一种钙,

能让我们长久地挺立;

苦是一味药,

能让我们顽强地支撑。

如果觉得命运不公,

那是因为心狭隘了,

你想得窄,

前方的路必然也会窄。

早上好[太阳][拳头][拳头][拳头]

《博物馆前见闻》

文:鸿雁

《一》 

鸡雏叽叽染彩装,

五颜六色挤满筐。

引的幼童纷纷指,

拉妈衣兜往前闯。

    

雏,雏,雏,

个个绒乎乎,

红颜展歌喉,

蓝色雀跃舞。

《二》

    

凭借春风扶摇上,

纸鸢长空任翱翔。

气扬趾高傲雀鸟,

失误断线栽脸庞。

《三》

    

博物馆前年和祥,

玉犬催春家家旺,

红灯彩带拍手贺,

男女老少喜洋洋。

《四》

    

夹道商贩展笑颜,

气球风筝货物全。

盎然春意车路畅,

白云蓝天艳阳暖。

回和《舒心》老师:

文:鸿雁

《五》

    

生活不乏真善美,

淡泊志远展翅飞。

素花小草溢芬芳,

永在路上将梦追。   

《忆当年》

文/高保兴

乘车赶到武安县,

身为嘉宾贺改选。

大厦门前合过影,

今天群里又相见。

《年味》来自新鲜感

文:鸿雁

《五》过去

    

翻日数月熬到年,

割肉添衣才改善。

点炮贴联挂灯笼,

挣得几个毛块钱。

    

《六》现在

    

酒肉奶蛋天天年,

尅歌飚舞随时见。

一日之内福享尽,

麻目不仁年味淡。

  七绝●赠友人

文/高保兴

天马行空爱巨星,

黄金磨砺必成功。

争辉迎日依格律,

正好乘风盖帝隆。

     《隋唐汉韵》

     文/高保兴

难得利剑磨一年,

敲字推文打键盘。

惟有汉族音律美,

吟成诗赋味甘甜。


  (平起入韵)  

  《过大年》

文/高保兴

辞旧迎新换对联,

万家灯火庆团圆。

除夕守岁看节目,

欢笑声中过大年。

    

(仄起入韵)    

《黄鹤楼》

文/高保兴

此处空余一鹤楼,

李白欲赋亦生愁。

既然有景无佳句,

只好登高看浪舟。

    

(仄起入韵)  

《离岗退休》

文/高保兴

进入离休倒计时,

寥寥可数有几日。

而今迈步从头越,

再创辉煌动地诗。 

 《百舸争流》

文/高保兴

惊涛骇浪过三峡,

截断巫山放水闸。

一道长江通上海,

百船争渡走天涯。

    

(平起入韵)

         草戒指

文/樵夫

一个小女孩失去双亲后,被"爱心妈妈"陈铮老师收养,在陈老师生日那天,女孩献上了她用小草编织的一枚戒指。

    

    

孤独柔弱的小鸟

低垂着无助的翅膀

哀鸣的泪水

湿透了对蓝天的向往

你用慈祥的笑容

为幼小的心灵疗伤

殷殷的心雨

滋润着小草的希望

温暖的怀抱

孵化出灿烂的阳光

一枚草戒指

是孩子们用心串起的吉祥

幸福的泪花

和草戒指一起收藏

(修改版)

春苔

文/李步棠

独自嫁与阴凉爱

也盼东风吹冰开

如米花朵学牡丹

初心不改等雨来

2018.2.23上午


致鸿雁

奋飞多在天

勤快少心烦

日月未停转

思绪随风传

六旬已过三

一笔墨汁满

细流入诗田

狂涛心中翻

启闸泻到海

渠成新苗欢

春光               

文/劳逸夫.张   

初八老少聚餐,也算圆圆满满,素食五碟小菜,闺女主厨米饭。老者八十有余,外孙孝悌稚园,老师辛勤栽培,领路心正身端。饭后与子风筝,放飞理想心念,和着春风春晖,与君携手向前。

闲游                     

文/劳逸夫.张          

一个老爹一家兄,驱车南山动一动,南山天子冢,人多春潮涌。孝悌咱学做,携兄慢慢行!

《春雨》

未语先笑

九州喜庆丰收景,

十里春風带喜讯。

春雨春花醉春風,

桃李笑颜气象新。

滋杨润柳催新雨,

鸿雁北归传春情。

梅花万点报春意,

五谷丰登五福临。

烧饼女

文/梅

身穿花棉袄,凛冽寒风中。

鲜味钓路人,香酥食大众。

份量大且足,价格道又公。

排队来购买,长长一条龙。

登玉皇阁

文/梅

一二三四五,

步步登高处。

上天求玉皇,

点燃香三柱。

一求粮满库,

二祈靓词赋。

三祷生意隆,

心诚路通途。午休

文/梅

坐拥衾被懒起床,

睡意阑珊梦里香。

窗外斜阳挤进窗,

邀我散步体魄强。

  《正气》

文/无维

一首正气歌,

百姓千载唱。

浩然傲苍穹,

当属武穆王。

《元宵》

文/梦雪

    

煮一锅

浓浓的思念

装满

疲惫的行囊

    

今夜

月儿圆圆

把归乡的路

照得

通亮通亮

    

    

《猜灯谜》

文/梦雪

    

点燃

一盏心灯

袭红装

俏立春的枝头

    

憨憨的阿哥

猜透

难言的心事

    

2018年2月23日

读书

文/雨樱尘

    

翻开昨天那页

字里行间满满的朴实纯净

闭上眼睛,回味

那淡淡的清香

诱惑着灵魂,虽然

只读出了表意

    

一本本,就这样

在心与目相通下到最后一页

意犹未尽

读不完巍巍昆仑

念不尽涛涛海河

书开书闭,皆是万里江山

    

我把书页缩短,每天只看几篇

慢慢,智慧之门,被坚持撞开

装进历史,哲学,童话和寓言

合上书页,书又入梦

静静的夜

文/辛慧宁

年初一的夜比以往的夜来的早

静静的夜

不见窗前的月光,

忆不起诗意的思乡

若不是月光安歇在月宫

诗人怎能睡的酣畅

 

静静的夜

静止了所有的声响

清一色的夜如一杯水

慢慢的品

静静的看

品不出馨香

也看不到污垢

只在夜的水平线上滑行

 

静静的夜

用黑黑的长衫

把大地裹进胸膛

温暖着即将融化的冬天

安抚着热爱它的生灵

还繁忙的生人们一夕安然

 

静静的夜

美在毫无拘束和负担

上一年已经过去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

美美的睡一觉

梦醒之后

或许会发现小荷尖尖的惊喜

 

静静的夜

美在退去华丽的外衣

还生命于本色

美在天地一统的完美,和谐

吉祥,安宁

 

静静的夜

来时安无声息

去时不留踪迹

每一次轮换

又改变着自然的容颜

 

静静的夜

是大自然的港湾和恩赐

催眠着困乏的眼

不觉

酣睡在夜的怀抱

尽享夜的教悟

"夜来本无意

黎明方有时

岁岁起峥嵘

夜夜千秋事"。

年味

文/如月

岁月的流逝,一直让我有些惶恐。这个年,在忙忙碌碌中又过去了。

微信上有个段子说:过年,就是一群傻老娘们洗洗涮涮、收拾房间、打扫卫生、忙里忙外。过滴不是春节,是劳动节! 过完年了,一个字,累。二个字,破费。 三个字,太遭罪。 四个字,还老一岁。真的是木有意思。刚读完这段话,我就觉得我中枪了。我感觉说的就是我和我的婆婆、妈妈以及好多女同志的事。现在女子是半边天,但在过年前后简直就是整个的天啊!

年前,请保洁打扫卫生,请工人清洗抽油烟机,花了将近四百元,倒也省了自己很多功夫。婆婆知道我放假前比较忙,早点就开始准备年货了。大葱一捆一捆往家搬,红豆绿豆几斤几斤的买,大枣一兜一兜往家拎,木耳腐竹一袋一袋往家送。还买了五花肉做包子馅,买了黏米面准备蒸黏窝窝。她老人家戴着老花镜提前把红豇豆一颗一颗拣干净。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发面,她不愿意用发酵粉,总是从卖烧饼那儿买一块老面来发一发。一盆分成两盆,越发越多。腊月二十四这天,我负责剁葱,浆粉条,婆婆负责煮豆馅,盘包子馅,还要先蒸两锅黏窝窝先尝尝。这一切完成后,再洗洗笼锅、笼布、竹筐、簸箩、面板、擀杖等,为第二天蒸花馍做准备。

二十五早上,我们早早地起床,吃完饭就开始揉面,包包子。8点左右,两个姐姐都来干活了,潇小厨也会捏包子了。我们每年都一起蒸,蒸三十多斤面,四家分。我们很幸运,这天的天然气还算给力,两口锅一起蒸,揭了这锅揭那锅,热气腾腾、造型优美的花馍、肉包、豆包、花糕陆陆续续占满了簸箩。在下午吃饭前,大功告成。儿时的记忆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蒸花馍这一天。爸爸和侄子在院子里把火烧得旺旺的,妈妈、哥哥负责和面,我和姐姐妹妹嫂子等高高兴兴地围坐在案板边捏花馍。你捏一个小兔栩栩如生,我捏一个蝴蝶翩翩起舞,你捏一个枣糕步步登高,我捏一个枣山甜甜蜜蜜。我们说着笑着,享受着美好的时光。如今,轮到自己实干了,虽然也很开心,但感受最深的还是累。婆婆也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我们都说,明年别蒸了。每年都这样说,可每年还是沿袭老习惯,继续蒸出过年的味道。

2014元宵记

文/月华如水

      2014年2月14日是中国农历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西方的情人节。我们承先公司军乐队和观台《夕阳红》老年文艺表演队应磁县贾壁乡西苗庄之邀进行文艺交流表演活动。我们一行40余人在主任兼老师杨金富(从公安战线退休下的老干部)的带领下,乘两辆车于10点整兴高采烈出发,欢声笑语、喜笑颜开出村路上省道转市道、乡道、村道,一路颠簸,一路摇晃(雪后道路难行)一路向北转西南而去,但见路两边由宽变窄,路在中间,房建两边,背靠大山的村庄走近眼前。

     人减少、屋渐稀。少有了市井的喧闹,耳目渐清,见到了久以不见的驴子和老牛在路边悠闲的吃着草料,冷眼看着我们。路人友善。节日的气氛比我们镇浓厚许多!我们一路观看者雪后的山景,一路感叹着山野的宁静,惊呼着难见的高耸的山头……

      车慢慢行到一个山根的隧道口,从这头看那头只有一磨盘似的出口。脑中跳出《桃花源记》的句子和感受!心更生新奇。出隧道,我们就到了这个出门上山,抬脚下田,依山而建,众山环保的小山村西苗庄村。看日头,近中午,行程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车停在村中300平米的广场上,就有大人、孩子、老人远远观望、围拢来,联系人也热情相邀到家里停脚吃饭。吃着大烩菜,到是别有分味。饭后偷闲看近在眼前的山,分辨这是一颗柿树,那是一颗梨树、山楂树、苹果树…… 想像中一眼的桃红梨白,瓜果飘香。村姐告诉我们,到了秋季,岸边、路边瓜果蔬菜随手可及。有人说:那是没有遇见我们。(鬼子进村呢?)又有人说:这地方僻静,有田种,有果吃,空气好,冬暖夏凉,真是好地方!有人接:还很省钱。(买东西不方便)。又有人撂一句:这地方好,给你说个婆家,你们不来!大伙哄笑。又一说:不单自己不愿意,有个闺女也不愿意让嫁来。又接:城里有房、有车的,老家是这的可以考虑。又一起哄笑。世态尽露啊!

     近两点,村民便扶老携幼,搬椅拿櫈来到广场看演出。广场早被人打扫的干干净净,还给准备了暖壶和水杯。其热情带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决心用十二分的努力把节目演好,先进行的是军乐队的表演。鼓声整齐高亢,号声嘹亮。村民指指点点直竖大拇指,当场有孩子拿手拢成喇叭状,收腹挺胸,滴滴答答用嘴学起来。接下来是老年民乐队的秧歌表演,阿姨、大姐把鲜艳的表演服装穿起来,锣鼓点敲起来,翩翩的秧歌扭起来,小坐轿、小挑肩、摘牡丹、小亲亲、梁祝、中国功夫……秧歌动作吸取了戏曲、劳作和现代舞的元素。看她们一下像年轻了十岁,脚步亲盈,舞姿妙曼似仙女下凡、清风拂柳、百花争艳、红梅绽放、白荷凌波……只看的观众喜盈盈、笑呵呵、欢忙拿手机拍了又拍。不知不觉日头西沉,他们才一步三回头的回家。

      吃了晚饭,夜幕拉开,一轮圆月登上山头撒下明晃晃的银辉。寒意渐起,村民家门口的大红灯笼亮起来,彩灯连连。鞭炮、烟火拉开了闹社火的序幕。

       我们的军乐队在村里乐手带领下来到转灯的地方,转灯处由365个木桩组成四个只有一个进口和出口的似迷宫样的大阵组成,道宽1.2米,大阵中间竖起一个五六米的大杆,叫老杆。从上边拉处多条彩旗和彩灯。小桩间用小竹竿连接,也拉着彩旗彩灯,四周挂着红灯笼。在乐队的带领下我们和村民们进入这彩色的大迷宫。老太太、老公公、小伙子、大姑娘、小孩子……人如潮,灯如海,喧闹声,乐器声,说笑声融入这欢乐的海洋。

      之后就到放烟火了,一个个烟花冲天而上,似菊花、似流星、似红梅,最亮眼的是那道烟花瀑布,珍珠滚滚、银花飞溅,把这夜色照的通亮,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哪!

      再后就是绕村净街,乐队、人群穿过村中的每一条街,路过每户门前,放炮、点烟花冲去晦气迎到一年的红红火火。时间不知不觉就到晚上9点多了,寒意更浓。月光更亮,人们的热情依然高涨。

      《夕阳红》表演队又在小广场上安排了文艺节目。村民们围拢观看,节目取自生活高于生活,精彩的演出使大家忘了寒冷……节目表演完毕,大家还不想离开。

      踏上回家的征程,累了一天的我们静悄悄的,有的进入了梦乡。到家了,一看表12点多了,我们与苗庄的乡亲过了一个快乐的元宵节!与苗庄的乡亲过了一个别样的情人节!

     难忘今宵我的2014!

     (兴奋难眠草记)(2014.5.1-2整理)

正初九夜风大作有感         

文/海洋  

春风还未脱去雏气!撕裂的嚎了一夜!吹散了我的魂魄!吹落了我的希望!吹走了我对春天的向往!它烦人的拍打着我的屋檐,恐吓着我的心扉!使我惊惧的蜷曲在被窝里!饱受着黎明路上的挑战!春天即将来临,我何去何存?茫然的点了烟,定定神,思自己也不惑之年!却一事无成!观未来路,好生悲凉!天似乎要亮了!风却没有退去,在这难熬的春冬交替的日子,只有无奈的等待着奇迹!等待着新生!

十六字令三首

(风)

文/益友

法力无边助寒冬

天地彻

来去无影踪

(二)

无际宇环任驰骋

何处见

山河皆摇动

(三)

一路欢歌催春动

万物醒

俊俏百媚生

无题

文/一片空白

    

有时候

不经意想起

总是那么甜蜜

那么惬意

    

和熙的风

总无情的吹走

身上的铜锈

留住淡淡的悠闲

    

远处的山

眼前的熙攘

无法排遣内心的失落

更散不去远行的脚步

    

一天一月

一花一斑

永远忘不却

过去的岁月

    

月年年相望

月处处见人

流水时常悠闲

四季依旧轮转

    

绿叶 红花 青山

细微变幻里

透出无限路

显出无尽遐思

《元宝山》

文/未语先笑

彩色游廊诸多胜景,

巧夺天工风车辚辚。

金光元宝气势恢宏,

帮国兆丰晓喻古今。

丛林遮荫曲径通幽。

蘑菇卓池憨映倒影。

蝴蝶展翅欲飞腾空,

登高远眺繁花似锦。

涌泉托翠金龙出水,

宝塔矗立禅寺竹林。

龙洞涌泉蜿蜒蛟龙,

八百园区绿林成荫。

《太极拳》

文/梦雪

    

轻轻的

如风拂过水面

不惊起

一滴水的宁静

    

柔柔的

如云飘过净空

不留下

一丝情的躁动

    

世界之大

忘我

无你

    

此生沉浮

来无踪

去无影

    

一声琵琶

诉幽怨

暮然回首

那人

恍若隔世

    

2018年2月24日

献给第二届文艺沙龙

文/时代先锋

文艺将咱联一起,

相互学习建友谊。

弘扬国粹精宝典,

传统文化永相继。

紧跟领袖习主席,

团结一致强国力。

反腐倡廉科技兴,

华夏盛世全无敌。


《平常年》

文/李士文

一年三百六十五

天天如同在过年

鸡鸭鱼肉尽情享

偶尔黄馍倒稀罕

一片陶瓷的心事

文/樵夫

我沉睡在瓷窑旁

已将窑火淡忘

小草在我的怀抱发芽

身上落满了岁月的风霜

破片不是我的罪过

却将我抛弃野荒

埋名在废墟里

沉重的脚步踩扁了时光

徒劳的呐喊

伴着风声吟殇

我在等一场心灵的邂逅

破解烟火里的宝藏

你若懂我

请温柔地为我梳妆

【寻】

文/浅雨花开

寻觅的脚步

在春雪里徘徊

幽幽的探寻

一场春暖花开

    

轻轻的扣响

那扇久闭的柴扉

蛰伏的思绪

是否伴着春花盛开

    

踯躅的屐印

惊扰了冬眠的苍苔

心底的怜爱

疼惜了整个冬天的期待

    

乍起的春风

欢喜了谁的眼眸

一抹春色

妖娆在杏红的枝头……

【等待一场春雨的迷蒙】

    文/浅雨花开

又一阵春风拂面,桃花满枝桠

妖娆的绚烂,倾听,弥漫的呢喃

花径不曾缘客扫,谁在寻觅

无边春光里,乍泄的,丝丝萌动

    

一泓碧水,荡漾绿柳红妆

寻芳的脚步,迷乱,姹紫嫣红

丝竹声声,缭绕悠长的光阴

春色依然好,春光如此多娇

    

踏歌观望,行走云朵如水

依稀匆匆步履,奔波在彼岸

回首绿荫如盖,感叹潺潺时光

化为耳畔,那深藏一季的风声

    

静静等待,一场迟来的春雨

淅淅沥沥,迷蒙清新

在清晨的窗棂唤醒,

春夜洛城闻笛的酣梦……

《远行的吟语》

文/望月

    

行之渐远,随着身边的风景不住后退,心中难以割舍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想念一个地方,也许不需要任何理由,因为那里有着值得去想念的人与风景,有值得去牵挂的故事与往事。我凝神仰望着星空,像游子一样痴痴地想。我们都是逐渐走远的人,难以摈弃的魂魄,一直跟着我们走向未名的远方。

青年时代做过的梦,精彩,激情而独具韵味。年岁渐长,我们都忙了,烦了,倦了,开始在无数的生活琐事里消耗着青春的日子。

简单、纯粹、美好、优雅一段段浅浅的远行,行走在别人的梦里。

翻山越岭,用仅有的梦想去坚守这个世界的美好,用最后的温度去补给这个世界的温暖。也同样在这一次次起身离开,又回头重归的间隙,描摹生命的真谛与美好。

岁月静好,现世温暖。当我们都能从容地编织日子与故事,将对美的坚守,对爱的信仰,对梦的追逐,对温暖的守望都植入我们的灵魂,那么,每一个人都将是幸运的人,每一片土地都能生长爱与希望,每一度人间都是美好的天堂。至少我现在相信着,在远行途中的我们,正以真善美歌唱着生命。

越努力越幸运,我的耳边不止一次地响起这样的嘱语。

《寻找乡村的记忆磁县传统村落散记》

作者:贾银梅

    

2012年12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示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磁县北贾璧村、北岔村、花驼村和南王庄村荣列其中。

    

      金秋时节,笔者有幸与县摄影家协会和作家协会的6名人员一起走进四个山村,用相机和笔记录了它们原生态的信息。在近一个月的调查中,我们深入田间、农舍,对话老农,对话碑文,对话史料,寻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乡村记忆……

    

 

    

多彩北岔口

    

     第一站是陶泉乡北岔口村。上午9时许,组长韩为民带着我们赶到了北岔口村。刚一下车,我们就被那些依山而建、古朴凝重的建筑,青石铺就的路面吸引住了。谁也顾不得休息,就连60多岁的摄影师陈明也精神百倍,为了拍到一个院落全景,不顾危险,很麻利地爬上了房顶。

    

   在村南水池西侧,我们见到了陈赓兵团司令部旧址。这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建筑,主房为二层小楼,西厢房为平房。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已多处坍塌,荒凉。但从屋内残存的陈设,依然可以想见当日这里的繁盛景象。

    

   在屋外的墙边,韩为民意外地发现了一只双釉瓷碗,该碗高7.9厘米,碗口直径15厘米,外面为酱釉,内部为白釉,是典型的磁州窑地方特色立式碗。碗内底部墨书"十虎"字样。经考证,"十虎"是指多彩将军大将陈赓、虎胆将军大将王树声、忠勇将军上将杨勇、中原名将上将陈锡联、再道之勇上将陈再道、疯子战将中将王近山、千岁军军长中将秦基伟、佛光将军中将张国华、傲骨铁汉中将周希汉、武场将军少将李德生等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十员虎将。陈赓大将因性格乐观开朗,又有传奇般的革命经历,所以被称为多彩将军。1940年前后,陈赓兵团曾驻扎此地,抗击日军。据此分析,该瓷碗可能是陈赓大将当年使用过的餐具。

    

   走访中,我们采访到三位当年的抗日儿童团团员。1938年11月,时任磁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儿童部部长的华青(解放后曾任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校长)同志在该村一庙前广场召集当地儿童,教他们读书识字,学唱抗日歌曲。成立了直南地区第一个抗日儿童团。如今70多年过去了,耄耋之年的三位老人还能清晰地记起当年站岗、放哨、查路条的情景。

    

   村北矗立着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古戏楼。我知道这个村的四股弦剧团很有名。抗日战争时期,剧团曾辗转红色抗战区进行巡演,演出了《血泪仇》、《白毛女》等很多优秀剧目。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为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做出了很大贡献。著名作家赵树理还曾经看过该剧团的演出。如今,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相继辞世,剧团后继乏人,濒临解散。但它曾经的繁华和辉煌如同眼前这座历经风雨沧桑的古戏楼一样,已经永远载入史册。

    

兵家花驼

    

  我们走访的第二站是陶泉乡花驼村。那天上午,在向导的带领下,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饱览了一座座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砖石结构老屋,那些曾经是一二九师的兵工厂。有手榴弹厂、肥皂厂、毛巾厂、电台、伙房等。屋舍保存基本完好,院子里有石砌的水窖,墙边散放着石磨,石舂等打磨粮食的器具。时间仿佛凝滞在这里,几十年,几百年,尽管山外的世界日新月异,这里却还珍藏着那些久远时光里的点滴印痕。

    

   花驼村有一处海拔898米的兵寨天宝寨。寨上有一块元代的摩崖石刻。那天,向导带领我们在崎岖的山路间穿行,脚下青苔密布,周围灌木丛生,有的路段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稍不留神,就是一个趔趄。山路难行,今天才有所体味。走不多久,个个已是满头大汗。同行的向导说,早些年,有村民还在这里捡到过青铜箭头呢!"青铜箭头?那时间可长了。"同伴说。据史料记载,青铜箭头应该在西周到春秋年间使用,战国以后,随着冶铁技术的推广,青铜箭头逐渐被铁质箭头取代。这样看来,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已是驻军屯兵之所了。

    

   快到山顶时,我们见到了那块摩崖石刻,上面的字迹漫漶不清。该石刻记述了元至正二十八年,即明洪武元年,元朝六州官兵民等一万余人为了躲避明朝军队的追击,到此避难的情景。这里山高路险,自是一道天然的御敌屏障。

    

   在花驼村田间院落,我们还两次见到了一种开着黄色喇叭花的植物,那艳丽的金黄色花朵,在这一片古朴甚至有些简陋的屋舍前,显得格外惹眼。当地人说,这种植物叫金花葵。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当时谁都没有在意。整理这些资料时,我偶然查找,考证,才知道这是一种极为珍稀的植物,被生物学界誉为"植物大熊猫",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离开花驼时,黄色的金花葵依然妩媚地盛开着,静静地守护着这一片古朴的村庄和高耸入云的兵寨。

    

红色北贾璧

    

   第三站是北贾璧乡北贾璧村。在赶往北贾璧的路上,一行人在车里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北贾璧得名的来由。

    

   有的说和汉武帝刘秀有关,说当年刘秀走南阳时经过这里,看见一块无字碑,随口说这是块"假碑",后取其谐音"贾璧"。也有的说是因为战国时期蔺相如。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赵惠文王为了表彰他,派工匠按照和氏璧的样子仿造了一块璧赐给他。后来蔺氏后裔在这里落户,这里就被称为"假(贾)璧"。究竟哪种说法可信,现在都无从考证。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黛青色砖石结构的老屋,木质院门,有的门上方和两侧还有精美的石雕。门前有条状的青石台阶。院落多是四合院格局,有主房和厢房。

    

  抗日民主县政府旧址,就在一座建于民国初年的四合院内。主房为二层小楼,有东西两侧厢房。屋内摆放着老式的书柜、办公桌、圈椅等古色古香的家具。陈列馆里还珍藏着当年在这里领导革命工作的田裕民、王子青、王维刚等同志的旧照。70多年前,这里成立了华北地区最早的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民主县长田裕民、秘书李巨川以及许许多多的革命志士在这里顽强地抵御日寇,保卫家园,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赞歌。

    

  为了纪念田裕民等人的抗日功绩,1945年,县政府在村里修建了"田裕民抗战纪念碑亭",以缅怀英烈,激励后人。

    

  在村西南,我们还见到了古磁州窑遗址。据说这是一个源自隋代、衰落于清代的磁州窑遗址。如今能看到的只有散落在杂草丛中数不清的黑白瓷片。几百年前,这里应是人声嚷嚷,繁忙一片。磁州窑,这个令磁县人民骄傲和自豪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在这块热土上,栉风沐雨,沧桑砥砺。凝结了一代代先人的智慧和心血,创造了无数举世瞩目的瓷器珍品,也留下了不懈追求,勇于创新的窑火精神。

    

  随行的向导说,北贾壁村蔺姓居多,约占全村人口的80%以上。这里的蔺姓据说是战国时期蔺相如的后裔。到了明代,蔺姓中又出了一位大人物翰林院大学士蔺从善。蔺从善自小聪慧过人,曾在乡试中夺魁,后官至翰林院大学士。他学识渊博,为官清廉。虽官居高位,却待人谦和。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得百姓爱戴。

    

  告别北贾璧时,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从蔺相如到蔺从善,忠心报国一脉相承;从田裕民到王子青舍身为民,大义凛然。红色北贾璧始终激荡着正义的力量,向上的精神。

    

秀美南王庄

    

  第四站是陶泉乡南王庄村。南王庄的美在清泉、古树和怪石,用钟灵毓秀来形容它,一点都不为过。闻名遐迩的炉峰山就坐落在该村。山间泉水众多,一年四季都有清澈甘冽的山泉水,这一特色在磁县367个行政村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向导说,这里知名的泉水就有五处:流泉寺白云山泉、圣山寺圣水泉、仙狐泉、弥陀寺炉峰山泉、清水泉等。五泉汇流,引入村中。在仙狐泉附近,还有一座比较大的酒厂,就是利用这里甘甜的山泉水来酿酒的。

    

  南王庄的古树很多,六百多年的古槐树就有10余棵。在青石铺就的路旁,我们见到了一株大约有700多年树龄的国槐。树高20米,树围3.6米,树干已经裂开,中空,树冠成弧形从路的这边延伸到那边,遮住了整个路面。虬枝盘曲,如苍龙探水,似飞虹架桥。站在古树前,让你不禁感慨人类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它这屹立千年而苍翠依旧的古树,更像一位智者,一位沧桑老人,让你禁不止心生敬畏。

    

  散落于山坡和山谷间的怪石更是一大景观,有龙惊石、大故石、小故石,青狮石,白象石、二郎担山石、大佛石等,每块巨石的背后都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

    

  秀美南王庄不仅有独特的山水风光,还有多处古佛教圣地白云山流泉寺、弥陀寺、石佛寺、圣山观音禅寺等。这些古寺多建于明清时期,建构精巧,雕工细致。殿内神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寺院两侧碑志林立,松柏参天。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坐在返程的车里,望着渐行渐远的古树村庄,我的脑海里不止一次地想起艾青的这句诗。当你用脚步丈量家乡的传统村落,用相机记载它的美丽和独特,用文字歌唱它的悠远和沧桑,你的心里会感到无比温暖而亲切。尽管你并没有生于斯,长于斯,但它的古朴、自然、厚重、沧桑就那样一点点感染你,打动你。传统村落,用它们几十年、几百年不变的姿态向我们默默展示农耕时代的文化和历史,让我们追忆,更让我们眷恋!

(原文发表于《邯郸晚报》)

阅读 20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