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改革要求,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探索信息技术学科与心理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向与途径,促进信息技术学科和心理学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以及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北方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组和心理组于4月17-19日联合进行了教学公开课活动。
信息技术学科公开课风采
李彦清老师在执教《IP地址与域名》一课时准确把握学情,巧妙地引用警察追踪跨国逃犯的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中李老师大胆突破,采用实验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进行授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的学习任务单能够作为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整节课教学活动周密严谨,气氛活跃,学生们在快乐中完成了探索内容,是一堂扎实高效的信息技术课。
司丽辉老师在执教《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与移动终端》一课时,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现实生活情景 “点餐系统“为任务情境,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见景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主动发展。课堂上司老师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并能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课堂生成性资源处理恰当,使得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整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课堂变得有知识、有思考、有深度。
心理学科公开课风采
逯艺洋老师执教的《关于“爱情”这件事》,通过“对某个人有过好感”、“曾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恋爱期”、“憧憬未来遇到爱情”等问题引题,激发学生课堂兴趣。通过“头脑风暴”有关爱情的诗句、文章、电影等,引导学生思考“爱情中应该包含的元素”,绘制独属于自己的“爱情树”,引出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借助心理学中的“oh卡”探讨当下高中生的爱情类型,引导学生在当下最美好的年华里努力完善自己,修炼自己爱的品质和爱的能力,成为一个“值得别人爱”和“有能力爱别人”的人。整节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学情,能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菅兆奇老师在执教《归因导航——驾驭宽广心海》一课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与讨论法、情境模拟法、反思与自我评估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围绕归因理论概述、 归因偏差、归因训练、归因实践应用四个环节展开,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内在力量,倡导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挫折时,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归因理论,形成积极、健康的归因模式,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心理韧性,促进其在高中阶段乃至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课堂上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
说课 评课
会议首先由四位授课教师进行说课,四位教师分别从课标的研读、教学目标的确定、设计理念、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的使用、核心素养的落实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做了详细说明,听课老师们也提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共同分享交流。
叶新莉老师提出教师教学语言要严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习的反馈、情感的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同时教师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案例应当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案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有效锻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王秀松老师提出一个好的分组方案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分组要科学、合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爱好特长、性格特点、性别等方面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本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使组与组之间的成绩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王文波老师提出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比如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联系现实生活,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大胆的思维、猜想、探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活动总结
教研组长司丽辉老师对此次联合教学活动进行总结点评,司老师对授课老师的辛勤付出给予肯定,并指出此次联合课活动中各位老师结合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精心设计,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将资源、素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地运用到教学环节中,丰富了课堂形式,较好地展示了信息技术与心理学科联合教学成果。
此次联合教学活动,为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和心理学科课堂教学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同时为我校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激励自我的舞台,提升了老师们运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的能力,为新课标下科学创新课堂提供了借鉴。我们也将秉承深教研、聚智慧、赋动能的教研初心,向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