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底蕴,彰显着一个民族的渊源与风采。把文物遗产保护好、传承好、管理好对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都有着重要意义。从秦兵马俑的恢弘中可以窺见泰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密码码,从敦煌的壁画中可以领略盛世的风云气象,从三星堆的遗迹中可以感悟巴蜀文明的神秘……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中华文明的集体记忆;传承好文化遗产,就是在传承文化自信的底气。
文化遗产保护人人有责,全民参与尤为重要。不断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举办相关技术人员培训班,甄选出合格的行业工匠,充实专业人才储备库。同时,还可成立多个文化志愿服务队,吸收志愿者开展解说、引导等工作,组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强大生力军。
正确处理城市改造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既改善人居环境,又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既立规立法重布局,也通过“绣花”功夫微改造,留下城市记忆;分类保护不搞“一刀切”,文物建筑实施基础性保护工程,尽可能保留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老城、老街、传统村落,是一方水土的文化呈现,保护这些珍贵遗产,也是呵护人们对过往记忆和对故乡的乡愁。
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在修缮建筑风貌的同时,聚焦人们的情感羁绊与生活体验,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印记与乡土味道,就能真正延续文脉、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