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中华 探寻家乡民俗文化”

——石宝小学“扶志扶智”主题思政活动

达茂联合旗石宝小学
创建于04-22
阅读 197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国是农业大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体和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乡土情节,感受中华祖先的勤劳与智慧,4月22日下午,石宝小学部分师生走进石宝镇农耕博物馆,开展了“溯源中华 探寻家乡农耕文化”思政主题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

农耕从这里起源......

      第一个展厅展现了劳动人民制作使用过的农业工具实物,也包括农业工具的制作工艺、使用方法及其在农村、农业、农民生活中所体现的精神价值 。包括刨、木锄、铁锄、犁、耙、石磨、驴鞍和米斗等,这里的坛坛罐罐、瓶瓶碗碗都印刻着岁月的痕迹,让人怅然如梦,穿越历史长河。

婚俗的发展......

      第二展厅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婚俗的每一步发展。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不丰富,办婚礼只是简单的贴喜字、红帘布;七、八十年代布置新房、扯拉花,盖红盖头、穿大红袄、戴大红绸,经典的“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的出现;到现代婚礼,红毯、鲜花、气球、婚庆公司、家电、婚房、汽车等等,无不让人感叹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匠的创造,文明的标识

      第三个展厅展现了中国传统木匠、铁匠、毡匠的工具与技艺。通过锯、斧、凿、铲、刨、钻、锉、弹弓、木槌、毛毡、铁锤、铁夹、砧子等工具,仿佛看到了肩扛木斗子和锯的工匠,汗流浃背、高温作业的铁匠,辛苦剪毛、擀毡抗寒的毡匠,深刻感受到攻坚克难、“道技合一”的工匠精神。

       随着“扶志扶智”课题的深入开展,石宝小学留守儿童的柔弱内向、自卑懦弱有了极大的改变,本次活动每个展厅都有一名小小讲解员,对展厅的各种物品进行讲解,讲解员全部由留守儿童主动请缨,愿意为家乡代言,讲述家乡故事,讲中国故事。

图片:皇    璐

编辑:徐    欢

一审:延玥明、李生富

二审:李志强

阅读 197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