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有信,花开满径,教研有期,润物无声。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让多样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中碰撞提升。吉阳区罗怀玉名师工作室与月川小学教育集团联合开展“同课异构促发展”的主题研修活动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由三亚市吉阳区丹州小学的耿林林老师和三亚市吉阳区月川小学的林岩老师执教。《找规律》是“数与代数”知识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本课学习的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在解决相关问题中发展推理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耿林林老师在导入部分设计游戏“记忆大比拼”,让学生看着屏幕记忆按顺序出示数列,一组没有规律,两组组有按规律呈现。让学生体会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便于记忆,是有规律的。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
耿老师围绕“装扮联欢会的现场”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概念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锁定在小旗、气球和灯笼的排列规律上,初步让孩子感受规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丽。以小旗的规律为例,通过圈一圈的过程,学生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规范用语言描述规律。
林岩老师以男生女生大比拼的游戏开始本节课,女生的数字有规律,男生的数字没有规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找规律,说规律,画规律以及用动作或肢体语言表示规律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
林老师在执教的活动过程中,讲授充满亲和力,她以饱满的热情去带动孩子,引导孩子在愉快、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富含幽默感,通过生动的肢体行动,让学生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新知识。活跃的是老师的激情,激发的是学生的兴趣。
课后,耿老师和林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课后反思,由罗怀玉老师和陈求丽老师发言指导。罗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教学活动中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两位老师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两位老师的游戏活动相似,但林岩老师的活动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能多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到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举办联欢会的具体情景进行规律的讲解,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解释生活现象,从而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美。
另外,两位老师的学习单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除了教师讲授之外,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实践和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对学习单上的题目适当修改通过小组协作共创规律,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创设规律,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检验并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陈求丽老师则是强调,教师要注重现象内在的本质,使规律描述规范化,找规律是认识客观现象的标志。概括规律是高强度、高效度的思维活动,是对思维的锻炼,能促进思维发展。尤其是以适当的形式表示规律,具有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最后,陈求丽老师和各位老师分享了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陈老师介绍了小学数学作业内容设计的原则及特征。从目标性、评价性、平衡性、补充性这四个原则特征进行阐述,并指出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中充分理解和贯彻这四个原则,充分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对于“以儿童的自主学习活动为载体,围绕某一特定的内容和主题展开的一系列作业的总和”的主题式作业,陈老师强调作业设计要有主题、多样化、有层次、有问题、有教育,这些都给老师们提供了作业设计的正确方向指引。
“同课异构”既是竞技的舞台,亦是学习的平台。深入的探讨、深远的启发,在思想的一次次碰撞中本次活动已然延伸到了更深、更远处!相信工作室内教师定会以此为基,提炼真知、厚积底蕴,努力追求自我精进,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