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
正确认识癌症,做到科学防癌抗癌,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什么是癌症?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可防可治,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的过程。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常见的致癌因素
1.环境污染
废气、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形成的大气污染,会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受损,增加患肺癌等癌症的风险;长期饮用被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的水源可能引发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种癌症;长期接触被农药、化肥、工业废渣、生活垃圾污染的土壤,可能增加患皮肤癌、肝癌等癌症的风险。
2.辐射暴露
辐射暴露主要包括电离辐射和紫外线辐射。长期暴露于大自然、医疗和日常生活的多种形式的电离辐射,如核辐射、X射线、CT检查等,可能导致细胞基因突变,从而引发癌症;紫外线辐射主要来源于太阳光,长期暴露于强烈的紫外线下,不仅可能导致皮肤晒伤、老化,还可能诱发皮肤癌等癌症。
3.吸烟酗酒长期吸烟会显著提高患肺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过量饮酒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密切相关。若吸烟又喝酒,那么患癌症的几率翻倍。
4.病毒感染
部分细菌和病毒感染与癌症的发生具有直接关联。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能增加宫颈癌、肛门癌和口咽癌的患病风险;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则与胃癌和胃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5.肥胖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久坐不动、饮食无节制、长期熬夜等,容易导致个体超重或肥胖。肥胖会增加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6.饮食不当
饮食不健康主要表现在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两个方面。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水果蔬菜的摄入量偏低,而肉类,特别是加工肉类摄入量偏高;
不良的饮食习惯:经常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偏好腌制、熏烤、油炸等食品。
7.心理因素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中,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8.药物滥用
药物是一柄双刃剑,有两面性,既可带来治疗效果,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由于药物本质为化学物质,不当使用可能将原本的治疗药物转变成一种致癌药剂。
9.遗传因素
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类型确实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并不存在直接导致肿瘤的单一基因,而是遗传了癌症的易感性。
癌症的危险信号⚠️
1.异常包块、痣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2.吞咽食物时的哽咽感、胸骨后闷胀不适、疼痛、食管内异物感等。
3.皮肤或粘膜经久不愈的溃疡。
4.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5.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6.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液中带血。
7.听力异常,鼻血,鼻咽分泌物带血,头痛。
8.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9.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逐行性体重减轻。
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
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毒素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同时,控制脂肪、糖、盐等物质的摄入量,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抵抗癌细胞的侵袭。可以选择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方式来提高免疫功能。此外,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避免接触致癌物质等方式来降低患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