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曾往来于吴、楚间。多有著述。开元中卒。《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写作背景】
该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丹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是,由于诗人情感内容完全融纳于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诗的"情感基调不仅略无哀伤凄婉,反而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特别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即使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阔大的境界实际上也不失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审美范型。
【作品赏析】
王湾的家乡在河南洛阳,喜好漫游,常常往来于南方的吴楚之地。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动词,旅途中的暂时停留,也就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天的江苏镇江北面,三面临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的“客路”即指要去的路,暗指“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漂泊之路。“青山”点题,特指“北固山”。王湾坐着“行舟”,在“绿水”中一路前行,来到了北固山下,一路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北固山不是终点,只是王湾漫漫旅途中的暂时停留的地方。以“客”字开篇,接着写“行舟”,表达了人在江南、心念洛阳的漂泊羁旅之愁,与末句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潮平两岸阔”中的“平”即平接的意思,春水大涨,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江岸平接,因而站在船头的王湾觉得视野变开“阔”起来。“风正一帆悬”中的“悬”即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风正”有“顺”和“风和”的意思,所以帆才能“悬”。该句妙在意在言外,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景致也表现出来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仿佛是从残夜中“生”出红日;当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好像是“春”将旧年赶走。“生”和“入”二字把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得出神入化。旧年即将过去,新年即将到来,不禁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因为新年到来而顿生的思乡之情,不由让王湾想给家中的亲人传递一封书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天空,大雁大概会经过洛阳吧!王湾想起了“雁足传书”最后一联遥应首联,全诗在淡淡的乡愁中结束了。
《次北固山下》抒发羁旅他乡的杂感,说山高水长却没有过于强调漂泊的愁绪,说年来岁往也没有诉说去日苦多的烦忧,虽有淡淡的乡愁,但也充满着高昂的情调、勃勃的生机。这就是“盛唐气象”。
编辑:胡芬
审核:李普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