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江夏血防再次迎来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部团队师生,来到江夏血吸虫病疫区,为学生提供血吸虫病教学实践机会。
为了使这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江夏血防所长匡义波对路线和行程提前规划,沿路不仅要学生欣赏到美丽的江景,贴近大自然,而且要感受现实血防的工作环境,并温馨提醒学生雨后尽量带胶鞋和一次性手套。
明媚的阳光,和熙的春风,雨后的空气格外的清新。上午十点,三辆大巴车满载着一百多名师生按照提前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来到金口街前进村老庙螺点,江夏血防人员向学生发放了精心制作的2024年版《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介绍手册》和宣传手提袋,让学生首先了解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历程和江夏区螺情分布情况等血吸虫病相关知识。此时,江滩树林中轰隆隆灭螺的机器声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他们纷纷踏着声音寻觅去,不顾雨后泥泞的道路,沾上泥巴的双脚,到达灭螺现场。匡所向学生们讲解了灭螺的方法和灭螺药物氯硝柳胺的运用,学生也实地观摩了灭螺的过程,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拿起灭螺枪头,体验一把灭螺过程。
预防科长王炼带领学生来到系有红飘带的“有螺地带”,这里芦苇茂密丛生,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孳生地,也是开展查螺实践的好地方,王科长向学生们介绍了钉螺喜欢的环境、钉螺的形态和与其他螺类的区别,便于学生们更好的查找钉螺。王科长和学生戴好手套蹲下身来,用镊子仔细的在草丛中寻找,不一会儿,就逮住一颗活体钉螺,学生们见状,抓螺的兴致更高了,一副不找到钉螺,誓不罢休的模样。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几个学生如愿的找到了钉螺。
随后,师生们一行来到“湖北钉螺发现地--青埠湾”,匡所长讲述了湖北钉螺发现地的由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以及党和政府坚定消除血吸虫病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将于2030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江夏也于今年11月迎来国家血吸虫病消除达标验收。在湖北钉螺发现地纪念碑前,血防人员利用血防健教模具,讲解了血吸虫病的感染过程和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
此次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部临床专业“大思政”血吸虫病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诠释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加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也深深体会到血吸虫病防治成果的来之不易。愿莘莘学子们在未来的医学领域无畏艰难,勇于探索,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