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学奥秘,点燃科学梦想——五百户镇中心总校开展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究与分享活动

五百户镇中心总校
阅读 26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无数个“为什么”不停地在脑海中盘旋。为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丰富科学探究经验,2024年4月22日上午,五百户镇中心总校举办了小学生科学探究与分享活动。

        参加本次比赛活动的是来自五百户镇学区各校的七支代表队,

        首先是利用抽签的方式确定了比赛的先后顺序。

        五百户镇第二小学代表队展示的是五年级科学实验“雨的形成”。实验中,两位同学模拟了自然界中水蒸气的上升和遇冷凝结过程。通过加热容器使水蒸发,水蒸气上升遇到冷冻的易拉罐,逐渐凝结成水滴,最终形成了模拟的“雨”。这个实验不仅让我们直观地理解了雨的形成原理,还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它告诉我们,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现象都有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香城中心小学代表队做的实验是探究根和茎的作用。准备的实验器材有带根的葱,茼蒿,自来水,红墨水,烧杯。实验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葱根的下半部分浸泡在水中。接着,向水中滴入 3—5滴红墨水,观察根的颜色变化。然后,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葱茎和葱叶的颜色变化。最后,再将茼蒿的茎段放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烧杯中,观察颜色变化。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根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茎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荒庄小学展示的科学实验课题是《冷水和热水》,它是在学习完14课《风的形成》后,学生的大胆推测。空气的流动形成风,热空气往上走,周围的冷空气进行补充。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他们想通过实验来验证液体也具有这样的特性。通过对比实验,冷水放上面热水放下面,结果冷热水混合在一起;反之把热水放上面则红色和蓝色界限分明,得出结论,热的物质轻在上面,冷的物质重在下面。

        五百户小学代表队展示的是》神奇的瓶子》,实验是通过往瓶子里灌满水,然后用一张薄薄的纸盖住瓶口。把瓶子翻过来里面的水也不会撒出来。因为大气压强托住了瓶子里的水,所以水不会撒出来。通过实验,让孩子们感受科学的神奇。

        李庄中心小学展示实验是“旋转走马灯”,实验过程是,首先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裁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将竹签固定在蜡烛上。将另一个纸杯杯身裁剪出多个三角形扇叶,并把它掰起来,作为灯的上座。将绑有竹签的蜡烛放入纸杯底座,点燃蜡烛。蜡烛点着后,提起灯笼,可以发现灯笼开始慢慢旋转起来。实验原理:蜡烛燃烧的时候,加热了空气。空气受热会上升,形成了上升热气流。走马灯利用火焰产生的上升热气流,推动轴轮旋转,令自身转动。科学小实验激发了学生敢于探寻真理和科学原理的兴趣。

        前楼小学五年级学生分享的实验是探究斜面的作用,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验证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通过比较直接将物体提升到二十厘米高度和沿斜面将物体提升至20厘米,哪个用力最小,验证了斜面具有省力作用;实验二研究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主要器材有长度不同的三个斜面,弹簧测力计和被测物体,通过测量比较将物体提升至相同高度,长度不同的斜面所用的力的大小,得出将物体提升至相同高度,斜面越长越省力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孩子自己组装实验装置,分工明确,安排合理,通过实验探究,提升了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明白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一定会有所收获。

00:48

        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此香椿营学校四年级代表队给大家带来了“声音的产生”的实验。用橡皮锤敲击音叉,音叉产生声音,并在振动,把它放入水里,平静的水面会激起水花。把正在发声的音叉用手握住,音叉马上不会发出声音了。用橡皮锤敲击鼓面,鼓面振动,豆粒会随鼓面振动而跳跃,听到鼓声后,用手按住鼓面,声音停止。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发声物体都在震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00:52

        科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科学,“悦”做实验,悦”享发现,玩科学、做科学、想科学、用科学,推开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让孩子们爱上实验、爱上科学。

阅读 26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