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区城关镇中心小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践行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数学示范课教研活动

创建于04-21 阅读2343

       春风花木动,草长黄莺飞,研探新课标,乐学又思行。为更好的领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和内容,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探索校本教研新样态,不断创造聚焦核心素养的高质量课堂,2024年3-4月孟津区城关镇中心小学以“践行新课标,赋能新课堂”让‘核心素养’与‘新课堂’融为一体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如期开展,我校数学组部分教师进行了精彩展示,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了听评课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以“践行新课标,构建新课堂”为主题,聚焦课堂教学,通过观摩、评课的方式,助力我校数学教师抓住课堂这个减负提质的主渠道,促进教师每节课从对教材的挖掘到教法、学法的选择都要充分准备,全情投入,开启教学改革的新征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量感

朱玲丽老师《认识分米、毫米》

       朱老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长度的空间观念的理解。通过比划1米、1厘米的长,将知识简单化、直观化,让学生在量的过程中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动手探索为主,教师谈话传授为辅;以学生综合感悟总结为主,教师总结评价为辅,整个教学流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角色。

核心素养—模型意识

宋旭辉老师《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这一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宋老师紧扣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学习现状组织教学活动。其次,为顺利、高效展开教学活动,在组织学生理解题意时,她引导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小雁塔的高度与大雁塔高度的关系,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其中的一个等量关系学习列方程、解方程。待学生掌握之后,安排小组活动自主学习,列出了不同的方程并解答,增强了学生的建模意识,提高了学生应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运算能力

邢利朋老师《有趣的乘法》

胡丽丽老师《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王宁老师《整十数加整十数》

       邢老师的这节课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尝试、发现、验证的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在观察中猜想,在计算中验证,在思考中发现,在交流中完善。经历从模糊到清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逐步完善对规律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考。通过拓展练习,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将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有利于学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意识,提升数学素养。

       胡丽丽老师精心准备,按照新课标要求巧妙设计课堂,不断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经历了有序地自主思考、探究和表达的过程而获得新知。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觉到很充实,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在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也使他们在数学上有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王老师的整节课以自主探究为主线,辅以动手实践、多向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多种学习方式各尽所能,共同促动学生的主动建构,提升了计算课的价值。掌握方法不再是这节计算课的惟一,教师意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各种水平的培养,如观察、交流、实践、探究、分类、解决问题等水平,使一节普通的计算课有了深厚的底蕴。

核心素养—空间观念

王辉玲老师《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周晓燕老师《比例尺》

       王辉玲老师所讲授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教师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测量和计算,让他们深入理解方向和距离在确定位置中的重要作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更能够激发他们对几何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其次,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构建空间模型,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空间图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能够为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应用意识的培养,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问题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比例尺》一课在引入阶段,教师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画线段,让学生去画1厘米、3厘米、9米的线段,让学生在画图中认识到比例尺的重要性,体会到比例尺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

核心素养—推理能力

许艳平老师《和与积的奇偶性》

杨亚男老师《积的变化规律》

       许老师使用教材提供的奇数个小正方形图和偶数个小正方形图的学习素材,通过让学生猜、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和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接着从简单到复杂,由两个加数、三个加数、四个加数到无数个加数,让学生逐步展开探究活动,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相互启发、互相碰撞,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内容,形成认识,实现学习目标。

     《积的变化规律》一课,高度关注渗透基本数学思想,重现计算教学中的思维价值。整个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几组不同算式,增强了对数的感知能力,进一步培养了数感和学生的空间观念;其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大量比较和分析数据,从而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然后引导学生用简洁数学语言归纳积的变化规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最后,学生在巩固练习环节通过实践运算,深化了对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了运算速度和准确性。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用规律的乐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后说评课  教学齐研讨

       只有碰撞,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只有分享和交流,才能使我们更加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意义。

       每位授课教师依据课标,把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对学情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以及对照课标依据等,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说课,让老师们再次明白了授课老师的设计意图和教学策略。课后,听课老师们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节奏的把握,新课标的落实等方面进行评课,对每堂课的亮点进行了高度的认可,同时也针对课堂中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教研明方向  潜心再出发

学校领导针对本次数学教研活动中知识点的探究、教学细节、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环节设置,师生的互动与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点评,让所有教师受益匪浅。最后,孟建峰校长在听评课总结时提出:“希望我们所有数学老师们都能继续认真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切实按照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

       春意盎然,教研正美!此次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给我们提供了互观互学、交流成长的机会,同时让我们再一次起航,进一步探究了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下的高效课堂的模式。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未来的道路我们将继续探索,共同成长!孟小人永远在路上!

砥砺前行,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阅读 23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