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染春色,谷雨品香茗——汶川县水磨中学“茶·秀同行”研学实践活动

宁静幽兰
创建于04-21
阅读 14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爱在春天,乐于自然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

共赴一场春暖花开

拥抱这个别样春天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饮茶的好时节……”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水磨四星级“西路边茶”园区-牛塘沟村片区满山绿意,茶香山间,正是采茶好时节。为了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魅力,4月21日,汶川县水磨中学思政小组带领高二1班同学,拿起小竹筐,变身小茶农,开启学习茶文化、品茶、采茶研学之旅,并感受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水磨镇西路边茶园区平均海拔在1300米左右,常年雨水丰沛,土壤洁净,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极其适宜茶叶生长,茶叶阔嫩肥厚。这里所产的水磨茶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清朝嘉庆年间曾作为贡茶进京,称之西路贡茶,现称西路边茶,是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学们徒步在林间,感受着大自然美的馈赠,亲近自然,爱护自然之情油然而生。

       牛塘沟村的村干部周燕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带领我们来到海清小道,为什么叫海清小道呢?因为这条游步道自2018年建好后,村里90多岁的老党员易海清同志,就一直坚持义务打扫了5年,今年已经是易海清同志义务打扫的第6个年头,听完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易爷爷学习,“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沿着海清小道,我们即将进入牛塘沟村的另一处景点,也是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问茶道茶园。

       茶园内建有休息亭5处,观光站台1处,多功能研学教室1间,是集采摘、观光、研学、品饮、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茶园。每年谷雨时节,茶山云雾缭绕,茶树吐出一茬又一茬新芽,茶农们一边忙着采摘、一边谈论着家长里短,享受着自然馈赠和生活的惬意。同学们一起行茶礼、品新茶、论茶技。这些文化是西路边茶文化得以传承发扬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在感恩自然馈赠的同时,溯源西路边茶发展历史,精炼制茶技艺,让自然精华和人文情怀融于一杯茶水,品一口茶,回味一段历史。

       在茶园里,村干部周燕带领同学们采摘茶叶,品饮醇香甘洌的茶水,还可以现场观摩和体验制茶技艺,在三炒三揉间,直观感受一枚茶新叶如何历练成一颗茶香四溢的茶叶。

茶的写生

走进茶园,同学们感受烂漫的春光洒遍茶园。满眼新绿,尽目绿色,同学们穿梭于其中,感受春色的无限美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不只在教室,也在大自然。生活即学习,社会即学校。此次既愉快又有意义的春季研学活动,既让同学们领略了无限春光,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同时彰显了水磨中学“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采完茶,我们再次来到的多功能研学教室,由制茶师傅给同学们讲解制茶的有关知识,同学们积极提出问题,大家共同探讨我们西路变茶的创新发展,在交流活动中学生们分享了今天体验式研学实践的感受和体会,感恩为这次活动付出努力的老师们,也展现了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老师们也感叹:最美的教育在体验中,我们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

研学的意义

此次实践研学是一次亲近大自然的劳动教育,也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我们把课堂搬到室外,锻炼了同学们的体验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希望他们在以后的生活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热爱生活,好好学习,用辛勤的汗水换取人生的收获。这次“茶·秀同行”研学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学们一定会受益终生。

大地是课堂,行走即研学。

教育需要实践,成长需要体验。

研学之学, 体验之乐。

将激励水中学子展翅飞翔!

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本次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转化了学习氛围。研学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更是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少年没有乌托邦,心向远方自明朗。”相信同学们定会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阅读 14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