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浅浅,书香致远。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书籍的浸润,阅读能以最有效的方式打破自己的认知,塑造全新的自我。4月19日上午,思行综合活动室开展了第二次读书分享活动。
冯昕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徐婷婷老师分享是余华的《第七天》,小说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灵界的认知,创造了一个安静祥和的“死无葬身之地”,与此同时又描述了一个冷漠暴力的人类世界,完成了一次场景倒置。在生与死的多重叙述中,塑造了一群麻木行走于其间的亡灵。作者试图通过描述悲剧性的亡灵命运来唤醒人们对于当下社会的反思。在“死无葬身之地”的构建中,寄予了作者对于人间正义、人性美好的呼唤。
读书分享活动后,工作室成员们畅所欲言,交流心得:
房俊宽老师:《少有人走的路》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成长往往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和痛苦,而不是选择逃避。作者所描述的自律和爱的力量,也让我感受到人生的温暖和勇气。通过冯老师对这本书的描述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意识到只有积极面对挑战,才能不断前进。人生没有坦途,但只要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
张帅老师: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一直贯穿着让我们积极面对生活的主张。这本书相当于心理学界的鸡汤,如果你不相信有什么励志的事情发生在平凡的自己身上,那么这一辈子再好的鸡汤对你来说可能都食之无味;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一个经历过生活的一切还满脸微笑的迎接新生活,那么这份鸡汤我觉得还是要毫不犹豫地“喝掉”。
王娜老师:《第七天》,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天是第一天与第三天。第一天描写杨飞在殡仪馆遇到的世态炎凉,贵宾区与普通区严格划分,社会阶层等级分明,普通人活着的时候被房子绊脚,死后因墓地为难,讽刺意味十足。第二天,杨飞的养父真的是用尽全力去呵护这个捡来的孩子,为了养子选择不结婚,病重后为了不拖累孩子选择出去,父母无时无刻都在为孩子考虑。这部小说幽默搞笑的背后,隐藏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我更加明白了生活的不易,也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王亦凡老师:《第七天》,是一部催人泪下,引人深思的长篇小说。从人过世以后的角度讲述了生命的幸福与苦难,揭示了社会的残酷和世间悲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与贪婪。在这样的世界里,亲情和友情是我们生活里唯一存在的依靠。被爱感动的同时也为世间的不平等和残酷而感到恼怒。小说故事情节非常激动人心,采用倒叙的手法给我了残酷和温暖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批判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最后,宋婕主任总结:一个人读书是学习,一群人读书就是创造,我们的读书分享活动,就是希望大家在阅读中明心,在分享中增慧。希望大家不要停下阅读的脚步,既要读专业的书,也可以读其他领域的书,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常读常新,做一个会阅读、会实践、会反思、会写作的老师。
读一本书,寻一片光,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奇妙的相遇,
遇见心灵最深处的共鸣,
遇见梦想中的诗与远方。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精神的邂逅,
游目骋怀,豁然开朗。
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日。
图文:王婧 项玥
编辑:王婧
初审:宋婕 孙爱娟
终审: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