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解读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特别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其节日习俗及相关的民俗活动,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体验“三月三”浓浓的节日气氛,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情感。中二班开展了《欢乐三月三》主题式课程故事。
主题目标
1.欣赏不同的形式民族艺术作品,初步了解民族特色,并用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进行创意表达。
2.能流畅地讲述参加民俗体验活动的经历,分享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愿意了解不同的民族,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民俗游戏的乐趣。
前期经验准备
我们通过“走进三月三”调查表,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梳理了孩子们对广西三月三的认知,了解“三月三”的美食和各种活动,以及孩子的对今年三月三的活动意愿。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的上巳节,三月三有什么活动呢,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拜祭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关于这个节日,你还了解多少呢?老师通过PPT课件向幼儿讲解节日的由来。
艺术活动《有趣的民居》
在广西壮族,有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是壮语的音译,在壮语中,“干”意为“上边”,“栏”意为“房屋”,指的是在木(竹)柱底架上搭建的高出地面的房屋,是以悬空的木质结构为主形成一座空中阁楼。
我们的搭建
民俗体验欢乐多
你知道壮族服饰上的一条条花纹是什么吗?那是壮锦,老师说壮锦和云锦、蜀锦、宋锦合称为四大名锦。是我们壮乡特有的传统丝织物。壮锦上的图案是千姿百态的,会有各种花、鸟、鱼、虫等动物或其他对称的线条。壮乡人民也太有智慧了吧!设计出这么棒的花纹。太漂亮了~
动手画一画
体验趣味扎染 传承非遗文化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具有极高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一块素朴的白布,通过捆绑、折叠、扎束、染色、铺展……部分“留白”成图,部分“染色”成景,摇身就变成了美妙神奇的图案。
艺术活动《花山岩画》
感受古代人民的伟大成就,学习用不同的动态人物和动物等图案表现画面。
艺术活动《画彩蛋》
“三月三”怎么能少得了🌸彩蛋呢,瞧!孩子们制作的彩蛋可真漂亮。
艺术活动《壮乡铜鼓》
铜鼓上面有许多纹路,最中间的太阳纹预示着一年的丰收,还有翎眼纹、云纹、青蛙、飞鸟纹等等。瞧,在制作的铜鼓过程中,我们用多种材料自己构思设计这些纹路,赋予铜鼓不同的意义。
好玩的民俗游戏
“三月三”的民俗活动丰富又有趣有:唱山歌、抛绣球、走板鞋、跳竹竿、抢花炮和长桌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课程实施中的精彩瞬间吧!
音乐活动《什么水面打跟斗》
了解壮族人民对歌的风俗,体验对歌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抛绣球
孩子们把绣球抛给自己的好朋友,在抛、接绣球的过程中,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友谊之花也在绣球的来回传递间持续升温。
板鞋乐
在孩子们统一、协调的动作下,板鞋发出了“啪啪啪,啪啪啪...”的声响,形成了一首欢快、悦耳的壮乡乐曲。
跳竹竿
孩子们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中,一边敏捷地跳跃,一边做优美的动作。
游戏《抢花炮》
长桌宴
长桌宴是黎族、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和最隆重的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今天我们的孩子也感受到了三月三特色美食“长桌宴”。通过品尝美食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
三月三之我收获
课程小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选取幼儿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样才能在实施过程中真正体验游戏带来创造的、合作的、成长的快乐。通过“欢乐三月三”主题活动开展,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我们把民族民间文化引进幼儿园,让孩子们更深入的了解三月三风俗文化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感受到广西壮族传统节日的氛围,熏陶了孩子们的情操,提升了民族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