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成长的不同阶段,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小时候读书也许是培养兴趣、拓展眼界和视野,长大了阅读能够提升专业素养、解决现实问题,还能以身体力行影响我们下一代的阅读习惯。
读书,就是使你拥有打破人生边界的底气,积累不断超越自己的资本。一个人越是想要精进,越需要书本的沉淀,文化的加持。你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把人生的方向掌握在自己手里。一起来分享梁小玲工作室成员的阅读感悟,看看阅读给予了她们什么感受和力量——
阅读提升,享受美好
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民日报》推荐的8个多读书的理由,告诉我为什么要多读书。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执、不偏执;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当你爱上图书,独处就对于我来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有各自的故事、各自的人物、各自的情感。读书是自我提升、身心享受的方式,书中可能没有黄金屋,但会有更好的自己。
读书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以《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为例,这本书通过丰富的环境、材料及游戏图片,让我们最大程度地感受到自然野趣的游戏场地和儿童自由自主的真游戏状态,充分感受到儿童在游戏中的喜悦。这些画面和案例,让我对“安吉游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安吉游戏真正实现“把游戏还给孩子”,书中让我们知道幼儿园如何开展游戏或是如何建设基于游戏的课程,理解游戏带给幼儿的发展,理解游戏与课程的关系,真正实现师幼共同成长的理想。
读书是一种身心享受的方式,享受书中文字的美好。在《教育可以更美好》的书中汤勇老师引用了一则《蜗牛带我去散步》的寓言,寓言中 说到:蜗牛拼进全力,每次只能挪动一点点,任凭人如何踢他,它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爬。然而,当它慢下来时却闻到了花香,听到的鸟鸣。这和我们的教育何其相似?教育是一场慢的艺术,当我们不一味的追求答案的对错,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把游戏还给孩子,给予孩子多一点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孩子更多爱的鼓励,我们就能走在教育的春天里,与教育的美好相遇。相信我们的每一位孩子都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孩子的每个想法都值得尊重,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值得等待。
每当我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困惑,或是面临挑战的时候,我总会选择回到书籍的怀抱,寻求答案和启示。书本不仅解答了我实践中的疑问,更让我在每一次深入阅读与思考后,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作者梁小玲,系北流市教育局职民学前中心主任)
爱的语言
《幸福的种子》可谓是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最经典的代表作。因为我对绘本情有独钟,所以被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吸引。感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读到了这本书,一路思考、践行,逐渐看到这颗幸福的小种子正在慢慢破土发芽。正如《幸福的种子》的书名所比喻的那样,图画书就好似一颗幸福的种子,需要父母在孩子的人生中播下,方能开出智慧的花朵。
这本书开篇以“爱的语言”为序言,用“最常对孩子说的话”为开头,抛出几个问题“用功读书是为了什么?获得好成绩又为了什么?找到好工作又能怎么样?”引发读者对幸福的思考,“幸福到底是什么?”在作者看来,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回想起我的童年,那时教科书几乎是我唯一的阅读材料。那时候,阅读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任务,而非乐趣。但现在,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图画书,我重拾了那段错过的时光和被遗忘的乐趣。正如《幸福的种子》所述:图画书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字字饱含艺术家们丰富的情感与理性认识。当我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孩子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记得,我和孩子看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孩子说:妈妈,我爱你从我们家到大海,大海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孩子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双手。我感受到了孩子的爱,我也看到了孩子眼里的幸福,正如书中所言:“孩子们的笑容就是家长们最大的幸福”。
那么,父母应当怎样让孩子亲近书本,做一个爱书人呢?松居直先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孩子的成长是每天不断努力累积的过程,这种努力是无形的,所以教孩子爱书的最好方法,就是由父母亲自来教导。这里所谓的“亲自”,就是不借他人之手。虽然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可以借助于老师,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孩子的成长绝大部分还是要靠父母的力量。念图画书给孩子听,就是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最佳方式之一,因为图画书自己不会说话,图画书的内容必须经由念故事的人传达给孩子。父母每天至少抽出十到十五分钟,选择生动有趣的图画书念给孩子听,孩子竟高兴又满足。在一次又一次这样的亲子共读过程中,孩子不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滋润,慢慢把这样的感受和阅读的体验联系起来,一步步走入图画书阅读的世界。这时的他,一定是满心喜悦地去探索、感受阅读的美好,这种感觉就是“幸福”。
让我们都成为孩子阅读旅途中的引路人,陪伴他们一起探索这个美妙的世界,让更多“幸福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萌芽、开花、结果。
(作者陈月华,系北流市教育局职民学前中心副主任)
自主带来的幸福
自主的游戏是快乐的、自主的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生活是幸福的。《自主游戏——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这本书封面中非常诗意和点睛的三句话。这三句话是吸引我看这本书的最初印象。
自主游戏、自主学习、自主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内容,也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然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所以,尊重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放手与支持幼儿的自主性发展,让幼儿在自主游戏、自主学习和自主生活中,在独立自主的体验和经历中增强自我成长的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主游戏—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这一本书总共有七个部分,分别阐述了:自主与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与自主游戏;自主游戏历史、现状与反思;自主游戏的环境创设;自主游戏中的教师观察;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支持;自主游戏的家园共育联盟。
书中第三章:自主游戏环境的创设。《纲要》指出:“环境是幼儿教育中重要资源,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环境创设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的游戏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与推动,让我想到了我园现在的户外环境改造以及如何能利用现有的场地、环境,尽量为幼儿自主游戏提供“开放多元”的游戏环境,在游戏材料方面尽可能满足幼儿多种多样的游戏需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其次,改变教师的思维,让教师能信任幼儿,放手让幼儿自由使用空间和其中的玩具材料,自己决定在什么地方、玩什么、怎么玩,成人不做过多的限制。
第四章:自主游戏中的教师观察以及第五章: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支持也是我收获比较多的两个章节。这两章主要阐述了教师为什么要对自主游戏进行观察,如何观察、分析、做好观察记录、用好观察记录的内容以及观察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对幼儿的游戏提供支持等内容。我觉得这是影响幼儿自主游戏开展质量的关键问题。
每个孩子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儿童是值得敬畏的,每个孩子都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儿童是天生喜欢游戏的……这些正是我们观察幼儿的时候引发共鸣的地方,给我们带来促动的体验。通过观察,教师能够看见真实的幼儿、真实的成长,通过观察教师能适时地去支持幼儿的游戏,及时地发现、推动幼儿的发展;通过观察教师也会看见自己的价值,看见自己前行的方向。
这本书给我带来很多思考,教育不是无源之水,教育的“水”就是儿童,对儿童认识和思考越多、越深入,我们的教育就会越切合实际,越高效!
(作者符雅琳,系北流市幼儿园副园长)
好好说话,遇见更好的自己
“语言是窗,或者是墙”,这本书第一章开篇的经典诗句就吸引了我。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发挥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变成伤人的利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语言究竟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还是阻碍人与人之间连接的一堵墙?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运用语言进行沟通。
一、阅有所悟
导言的第一句话:我相信,由衷的相互给予是我们天性所乐见的。你是怎样理解“由衷的相互给予”这个说法呢?每逢过节,人们纷纷提着大包小包拎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又或是与妻子、儿女团聚。等到假期一过,人们又纷纷返程返工,父母或妻子又大包小包地把儿女或爱人的后备车厢装满,不管是网络上看到还是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我觉得他们之间的爱便是由衷的相互给予。
“我渴望我的生命活出善意和慈悲,由衷的给予在你我之间流动。”马歇尔的这句话很经典,传递出了他对非暴力沟通想要达到的一个高度。他希望自己活出的是这样一个生命的状态;同时,他也希望通过非暴力沟通,支持到大家去活出这样的一个生命状态。
学会非暴力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美好的相互关系。自从拿到《非暴力沟通》一书,我经常在陪读孩子之余去阅读它。有一次,三年级的大儿子似懂非懂地、好奇地问我:“妈妈,什么是非暴力沟通?”我没正面回答他,其实从他的表情我已经猜到他心里已有答案了。现在,每次跟孩子沟通,我语言上稍微有点情绪波动,大儿子都会第一时间提醒我:妈妈,注意非暴力沟通!孩子的善意提醒,一下子缓和了我们亲子之间沟通的气氛。
二、悟有所行
非暴力,即“不伤害”。非暴力沟通,就是要好好说话,话不伤人。好好说话,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但行动起来未必容易。
记得前段时间家里发生的一事,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下午放学时间,我在厨房忙着煮饭,两个孩子回到家,一开门,便听到孩子的爸爸对哥哥的责骂:“你怎么能动手打弟弟”。哥哥一听,立马哭着说了一句“我不要爸爸了”,然后冲进房间甩上门,继续哭了起来,爸爸时不时在门外继续数落。我忙完厨房的活,示意爸爸保持安静。我径直走到哥哥的房间门口,轻轻敲了几下门,平静地试探哥哥:“你愿意和我说一下发生了什么事吗?”我耐心等候了一会,哥哥果真开门愿意和我说话。原来弟弟怀疑哥哥在回来的路上弄丢了他的折纸。回到家门口,弟弟生气地用手打了几下哥哥,哥哥出手阻止他,还被弟弟用脚踢了一下他的腿,他忍不住就伸手打了弟弟,刚好被爸爸看见。我了解经过后,找弟弟一起坐下来,三个人面对面沟通。我试着引导弟弟既然没有确凿的证据,就不能随便质疑。最后双方和解,互说道歉。到了晚上洗澡时间,弟弟穿脱外套的时候,无意发现了他的折纸原来一直藏在自己的口袋里。他意识到自己真的误会了哥哥,再次主动地向哥哥说了一声“对不起”。
爸爸在这样一触即发的场合,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他的语言伤害了孩子,导致了一开始紧张尖锐的亲子关系。接下来的非暴力沟通,我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情色彩,也不偏向任何立场的评判,我学着把爱融入生活,最终换来孩子的信任与和解。因为有爱,所以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三、行有所长
人与人相处,需要沟通。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刚开始接触时,我也不太会应用。平时在家里,或是在学校,每次跟家人、孩子或同事沟通遇到障碍的时候,我就会想一想怎样利用这四个要素去扭转局面。练习多了,运用多了,我发现大脑里潜意识地留下了对“非暴力沟通”的深刻印象。现在,只要一遇到事情或矛盾,我就会尝试着应用,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习惯。
比如放寒假前,我温柔说了一句:我发现我们教室的一些物品随手放,(观察)这样看起来不是很舒服。(感受)我喜欢整洁干净的教室。(需要)谁愿意把物品放回原来的地方?(请求)于是,班上的孩子们开始纷纷协商,自主分工,自主规划,分组行动,从地上到桌面,从柜子到窗台,全部收拾、整理了一遍,我乐享成果。我想,这就是四要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魅力吧。
学习了“非暴力沟通”,我很欣喜看到自身的细微变化。在以后的生活或工作中,不管是为人师,还是为人母,我希望自己能带给孩子、带给身边的人更多的爱与温暖。因为我坚信:温柔的语言远比强势的施压更有力量!
(作者林丽,系永顺幼儿园副园长)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是一本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约翰·鲍威尔所著的书籍,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为何需要被看见、被理解和被关注。
书中,鲍威尔教授强调了“被看见”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这是他们建立自信心、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和教育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
在书中,鲍威尔教授列举了许多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被忽视、被误解的孩子们的心酸和无奈。这些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因此,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回应,就有了光,而看见就是回应,孩子们的成长需要爱,需要被看见,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得到回应,对孩子来说那就是最绝望的事情,无回应即绝境。身处绝境中的孩子,内心的黑暗是很难被驱散的。
所以作者提出,要真正去看见孩子的内心,看见孩子的需求,看见孩子的世界,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要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予关爱和理解,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让孩子的心里充满爱和支持。
在教育中,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泼、机灵的小朋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各自的成长密码,要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尊重和发展,按各自的方式成长,实现高品质的发展,便是教育最动人的样子。
“很多时候,孩子不说,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我们。我们要做一个灵敏的捕捉者,不仅要看到孩子说出来的需要,更要去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如果教师有一双发现孩子闪光点的慧眼,也许就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看见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去看一看孩子的需要,或许才能实现双向奔赴的美好。
(作者张春丽,系桂塘幼儿园副园长)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近期,我有幸拜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感觉自己对幸福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陶继新老师字里行间流落着从容淡定,平易亲切;包含着慷慨大气、恢宏深刻的思想。陶老师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操,这种情系教育心怀天下的情怀,应该成为我们一生不竭的动力。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那一句句警言箴语,那一段段经典释义,给了我很多人生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把读书当作终身学习的任务,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读专业书、读文学书、读经典书,使自己的知识面广博起来,才能开阔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为自己积蓄能量。第二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要正确的看待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荣辱得失要看得淡一些。要对自己保持一种期待花开的心态,等待着自己自然成熟、自然绽放,不要浮躁,不要催熟。对安排的一些工作任务要抱着一种肯定的态度,不牢骚、不埋怨、不怨天尤人,那是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修养的一种磨砺。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把这习惯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必有收获。要养成买书读书的习惯,养成写反思写体会的习惯,养成写博客和交流的习惯。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名师专家学习、向社会这个大百科全书学习。只有耐得住、守得住、挺得住,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才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个性蓝天。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心情,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心态、幸福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感受。
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与书为伴,向着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努力,但愿我们的老师能在理智与激情中工作,在激情中创造我们的幸福之路!用阳光心态享受教育,享受生活!
(作者李榕,系六靖镇中心幼儿园园长)
走近数学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这本书籍。书籍主要介绍了学前教育中的“数”教育,文章中指出“学前数学教育是基于儿童认知发展和年龄特点的启蒙教育,儿童需要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优质的数学启蒙教育需要教师在基于教育实践案例的反思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在理念、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发了重大变化。原来颇为盛行的学科式教学为强调要渗透于儿童的生活,即要关注教学与儿童生活的联系所取代。然而,在面对这种通常以整合式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程与教学。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让儿童充分地操作、体验和建构是一种重要方法,鼓励儿童与同伴、教师和其他人交流,用数学语言进行清楚的、精确的表达和交流是另一个重要方法,幼儿园的数学不应当只是限于操作的“哑巴数学”。在儿童的数学学习中,“操作式学习”是必要的教师或成人的语言引导和提示归纳也同样重要。在一日活动中,可以利用水果、玩具等随时提问孩子,引导孩子回答问题。这样可以使儿童有机会尝试去创造和验证,也能激发幼儿的逻辑思考,帮助幼儿学习和巩固那些他们正在形成的数学概念。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和把握真实的、蕴含在生活环节和各类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及数学教育契机,即让幼儿的周围生活“数学化”,从而启发幼儿在参与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近”数学、喜欢数学、应用数学。在生活活动饮水时,让孩子们喝完一杯水,可以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记录袋里插上一根吸管,放学后可以数数有几根,这样做既方便了老师了解每个幼儿一天的饮水量,也能够让孩子们在这种生活活动学习数学,了解数学的又去之处。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注意选材要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数学活动。通过本次阅读,我对学前儿童数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为以后的数学游戏化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婷,系南园幼儿园园长)
教育,向美而生
读过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一书,好像度过了一场美丽的心灵之旅。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第一感受并非关于教书育人的收获,而是荡漾在纸面上的文字之美。郑英老师的文笔清丽脱俗,语言如涓涓细流。每一节都有如诗的题记:“仪式感,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看成诗和远方。仪式感在本质上是对生活的深情,以及对人的深爱。”;“最美的教育,莫过于师生同在辽阔的教育沃野上自由成长,相互倾慕,彼此成全,各自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收获着各自的魅力人生”。
郑英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美好的人,而美好教师有三重境界:一、始境,形胜——形象上的悦目;二、又境,气胜——气质上的赏心;三、至境,格胜——灵魂上的高贵,而郑英老师始终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为之践行。每天清晨,衣着得体、浅浅淡妆地迎接每一个孩子;日常生活里,即便琐事繁多,也把日子过得生动精致;言行举止中,始终保持心地善良,方能拥有强大的力量。任何一个追慕美好的人,终将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读完郑英老师的这本书,作为教师的我,醍醐灌顶,感受颇丰。正如郑英老师所说:“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尤其是她把“形象上的悦目”“气质上的赏心”“灵魂上的高贵”作为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质朴而又鲜活的向我们诠释着什么是教育的“美好”。从她的这本书中,可以感悟到教育“向美而生”的真谛。
真正的教育,不离生活之美。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样,教育之美也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不仅要能发现,还要能创造,能享受。享受教育之美,不仅是教师之幸,更是学生之幸,教育之幸。这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我们教育的理想。
从教这么多年来,其实自己一直在追求这样的教育境界,只是从没有像郑老师这样用美的心态来进行教育。这种理念深深感染着自己,也在反思着自己,今后也将努力把教育之美践行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努力换一种心境和心态,去感受教育的美。
很喜欢书中的这句话:在时间的流逝中,许多东西会消亡,许多东西会退化,唯有一样东西永恒不老,那就是“美”;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我们应当成就教育的美。今后我要以郑英老师为榜样,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
(作者陈艳芳,系沙垌镇中心幼儿园园长)
给童年“留白”
《给童年“留白”》这本书将胡华园长从创办幼儿园开始的初衷到一路的行动,有描述教师成长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和对幼儿教育的感悟和思考,不断向读者传达其教育理念。其中的教育理论更是用实际的案例生动形象的传递给读者,让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幼儿教育的本质,同时启迪了我们自己在教育过程的所扮演的角色。
书中胡园长将主导权还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快乐的成长,在日常的活动中,教会了孩子懂得遵守规则,懂得如何去思考,更要为孩子们的学习过程留白。
空间的留白。幼儿园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第一站,因此幼儿园的环境也会影响着孩子成长的认知。正如书中所创造的富有诗意的优美环境一样,将自然的环境归还于孩子,少一点钢筋水泥,多一点绿色植被。这种自然和空间的留白,给孩子们更多的游戏空间,和认识自然和接近自然动力。不仅是自然环境上的留白,很多教室空间也别出心裁的给孩子们留下了一面涂鸦墙,孩子们可以尽情的不受约束的在墙上随意“乱涂乱画”。这种不仅能让孩子们释放创造的天性,也能让孩子们有了一个情绪释放的平台,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教育,聆听孩子的心声。
规则的留白。胡园长的教育理念对规则削弱,规则是由孩子和老师一起建立的,每个人都有权力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一起确立规则,孩子们会用自己能表达与理解的符号将其表达出来。在日常的活动中,将规则传递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理解规则,并且学会怎样去遵守规则,尊重其他人。这种在潜移默化中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生活中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并在思想上的得到真正的自由。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时,为了让孩子理解艺术角的规则,老师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理解的规章制度,这也是孩子们自己的理解和认可的制度,这样的规则,孩子自觉的就会去遵守。这种对的规则的留白,在不对孩子天性的约束下,也能让孩子在成长中明白规则的意义就是尊重他人。在这样的思考被还原到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去的时候,一份《儿童宣言》诞生了。
成长的留白。整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体现对孩子的童年以及成长的充分尊重。书中的幼儿园里,孩子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游戏主题,同时借助园中提供各种设施,自由开心的玩耍和游乐,这正是让孩子自由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结合儿童的成长的特点,将本真回归于儿童的自然的成长过程,这也是将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孩子发展相结合的最好范例。
书里面有一句话对我触动非常大,我也一直是这样坚定地认为的:"园长和教师的善良、真诚、有教育理想,远比受过多少专业训练更重要” 老师们如果能和孩子们一起积极去探索周围的环境,用心去感悟生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贴近常识。在平等的对话中才能实现思想的碰撞,儿童才有可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最后很喜欢胡老师写的这句话:“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声音。”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呼吸和思考,倾听他们花开的声音,重视每一个生命的轨迹,会发现一个溢彩缤纷的世界。
(作者黄翼,系扶新镇中心幼儿园园长)
园长是引领者
读了《幼儿园园长工作指南》这本书,让我对幼儿园园长这一职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园长的日常工作职责,还强调了园长在幼儿园运营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园长,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还要有卓越的管理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园长作为教育领导者,首要任务是确保教育质量。这意味着园长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同时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书中提到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我意识到园长需要倾听儿童的声音,观察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爱、尊重和鼓励的学习环境。
管理方面,园长要像一位精明的管理者一样,合理规划幼儿园的资源配置,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书中对于园长如何进行团队建设、如何处理园所日常事务以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等内容的阐述,让我认识到园长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通过有效的管理,园长能够带领团队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同时也能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满意度。
在家长沟通与合作方面,《幼儿园园长工作指南》强调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园长不仅是幼儿园的管理者,也是家长的合作伙伴。通过建立开放、诚信的沟通渠道,园长可以帮助家长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针,同时也能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安全责任是园长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书中提到,园长要确保幼儿园的环境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以及日常活动的安全。这要求园长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能够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幼儿园成为一个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的地方。
最后,园长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园长要持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技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社会期待。
《幼儿园园长工作指南》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份详细的工作蓝图,更激发了我对幼儿园园长这一职业的热情和责任感。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园长,我们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园长的决心,并为此不懈努力。
(作者卢梅,系六麻镇中心幼儿园园长)
重新发现儿童
《重新发现儿童》,是北京玉泉小学高峰校长的著作,通过这本书,我第一次拜读了高校长的著作,让我感慨颇多。此书以小片段、小故事、小实例的形式记录了高峰校长多年来的教育经验和育人理念,在这些经验和理念中,我能深深地体会到高校长的童心,体会到他的智慧。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无论是课程的设计,还是日常中的问题解决,那种高层次的占位,灵敏的头脑,解决问题重点的把握,交流中的语言运用,都让我折服,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的方法。
高峰校长认为如果孩子不喜欢学校,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孩子们的行为是规范的,自律的,但心灵应该是自由的,舒展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怀揣梦想上路,最终获得幸福。在这本书里,我几乎很少看到“学生”这样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我的孩子们”这样的文字,真切的感受到高校长的爱心,真切的感受到作为玉泉小学学生的幸福,真切的感受到这所学校学生站在中央的教育理念。
教育中常常不见儿童的例子比比皆是。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切身的实践,试图“重新发现儿童”,进而发展儿童,”让孩子站在教育的正中央”。看得出,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片段都是高校长平时的积累,遇到问题不断地反思,也终成就了高校长今天的成绩。作为一个校长不能说每天,但是他始终关注着学生,他和学生是一起的。
做老师,需要学习。只有将自己变成儿童,才能发现儿童、呵护童心、保卫儿童权益、尊重儿童发展规律、继而发展儿童潜力。没有不需要学习的学生,也没有天生的老师。其实,做老师的最大幸福在于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而非功成名就时听到的掌声。我把我所喜欢的都做了摘抄,我还要再读,再读,再读,吸取精华为我所用。看了这本书后,我更坚信了自己的想法,我会用我的智慧开启新的旅程!
(作者黄绍莹,系北流市实验幼儿园教师)
有力的师幼互动
这本书《有力的师幼互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人心的叙述,使我重新审视了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作者不仅详细描述了师幼互动的具体场景,还深入地探讨了这种互动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这种互动。我深感其观点独到,分析深入,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实践性。
首先,我想谈谈这本书的优点。作者采用了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叙述方式,使得理论变得生动且易于理解。这些案例既包括了作者的亲身经历,也包括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和观察,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师幼互动的力量和魅力。此外,作者的文字流畅,语言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理论堆砌,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愉快。
在书中,作者明确地传递了一种思想,那就是:有力的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的核心。作者指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幼儿情感、道德、社交等多方面发展的重要引导者。通过与幼儿的深入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的需求,提供更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和方法。同时,这种互动也有助于建立幼儿对教师的信任,从而让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
在我看来,这种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教育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幼儿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在这个大环境下,为幼儿创造一个健康、安全、有趣的成长环境,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有力的师幼互动》提供的视角和方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有力的师幼互动:首先,教师需要积极地去了解每一个幼儿,包括他们的兴趣、特长、性格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其次,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开放、包容、鼓励的环境,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最后,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以适应幼儿的发展变化。
总的来说,《有力的师幼互动》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师幼互动的重要性,还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建议。我相信,只要我们按照书中的思想和方法去实践,就一定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作者梁超盈,系清湾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阅读,润物无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一句话道出了书的重要。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是“读书的最大理由——摆脱平庸”。是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才会自信,有底气,才能找到自己的信仰和精神支柱,才能摆脱平庸。正如曾国藩所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学做人,在书中可以碰到很多在生活中难以想象的到高境界的人,可以做我们的榜样,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使其人格上进。读书还可以帮我们解惑,可以解气,让我们的思路变得清晰,让你觉得一切事物都会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多读书,能够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能在书里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离“读书”这两个字已经渐行渐远。我们要知道,读书才能更好的武装一个人。我个人来说,比较喜欢董卿,因为她真的是有才华之人。她经常在主持活动突发情况中机智救场,我想若没有这惯战能征的经历和大量的知识储备量,是很难得驾驭突如其来的发难。
当大家都在夸赞董卿机智时却不知这些得益于她读过的大量书籍,若胸无宿物估计只有在台上尴尬的局面了。在中国诗词大会这档栏目中,这个温婉知性的主持人将一位满腹经纶的智者形象呈现在大众面前,这也为年轻人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她冷静沉着的现场反应和专业素养无疑是一个读书人厚积薄发的榜样,值得大家去学习。
(作者徐艺,系大坡外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游戏中快乐成长
我读了《幼儿经典游戏238例》一书。这本书从语言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数学游戏、智力游戏、英语游戏、美术游戏、民间游戏等8个不同种类的游戏,从大班、中班 、小班三个不同的年级展开阐述和分,我从中有些许收获。
一、游戏,在童年萌芽
提到詹天佑,人们都知道京张铁路,可是这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儿时也不过是一个喜欢捏泥巴、拆闹钟,以小齿轮、发条、螺丝刀 、镊子等为玩具的孩童;提到煤气,人们都知道它来自于地下开采出来的煤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把煤变成煤气的是英国化学家威廉美尔道克,他也是在小时候玩游戏的时候发现了煤气;提到望远镜,人们都知道它可以让人仿佛拥有了千里眼,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发明也是三个孩子玩游戏的结果。
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证明,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这充分说明了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莎士比亚说:“游戏是小孩的工作。”席勒说:“儿童游戏中常具有深刻的思想。”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二、游戏、作用广而博大
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都意识到:“我们应该利用游戏。”于是老师们不断的研究和利用游戏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成长。不同的游戏会带给孩子不同的体验和收获,比如:在角色游戏中,他们懂得了不同行业的人的工作性质,明白了责任,也掌握了一定的人际相处技能;在创造性游戏中,他们借助游戏,学会了用积木搭建不同的建筑,激发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成功欲望;在想象游戏中,他们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灵感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也是因为游戏,孩子们对抽象的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发现了体育和音乐的快乐,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快速的提升。
三、游戏,践思有悟,更有行
作为老师,需要我们考虑的和践行的事情有很多。在实际工作中今后,我要结合幼儿园“游戏五部法”,将游戏前的谈话发起、游戏前的器械和场地准备、游戏前的热身运动、游戏中的教师 幼儿示范、幼儿活动的分组、游戏时的观察记录、适时介入、游戏结束后的放松和分享、游戏结束后的器械收纳和整理等各个环节落细、落小、落实。
通过《幼儿经典游戏278例》这本书让我知道,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研究和利用游戏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通过游戏让幼儿提升学习兴趣、锻炼动脑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操作兴趣,让他们在明确的游戏目标中边玩边学,快乐成长。
(作者朱芳燕,系石窝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这世界很好,但你也不差
在越来越浮躁的世界中,我想静一下来,全身心投入的去阅读一本书,真的越来越难,一次偶然的机会翻到《这世界很好,但你也不差》这本书,读到书中的一些片段,让我瞬间爱上了这本书,使我本是浮躁的心,有了些许安定。今天我想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这世界很好,但你也不差》,以下是我阅读后的感受。
《这世界很好,但你也不差》这本书记录了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姑娘们的窘迫,无畏的经历,涵盖了生活,职场,感情和个人成长。
一、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不必焦虑有人比你提前拥有。
“我们真的比同龄人过得差吗?”人跟人之间,本来就是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害怕自己提前失去,也不要害怕自己短暂拥有,只有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生活,并努力去改变,不要焦虑,学会消除和管理并转化,努力把自己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在自己所属的领域里发光发亮,在自己迷茫的时候能有找到照亮的灯塔,在别人迷茫的时候成为照亮别人的灯塔。
二、不希望别人比自己过得好的背后,是害怕自己不够好
“你会嫉妒朋友比自己过得好吗?”在我看来,友情似乎比爱情更加可贵,更需要经营,是在难过的时候,分担你的难过,是在快乐的时候,分享的快乐,是落难时的不离不弃,是变优秀时的一起成长,而不是当宴席散了的时候,也转身离去,不是我知道你的不自在,却强迫你敞开心扉,感谢我深交的朋友们,你们都是能陪伴我一生的人,因为,我的真心换来了你们的真诚…
三、比起被围观,悄悄努力或许更踏实
“那些你晒过的努力,真的生效了吗?”最好的一种生活状态就是,不为取悦别人,不为博人眼球,努力的去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为做了一点小事而沸沸扬扬,不为多做一些事情而斤斤计较,但当你看到别人正在悄悄努力的时候,请你不要阴阳怪气,做好自己,慢慢积累,学会“自律、努力、有毅力”。
四、别让亲近的人,背了你坏情绪的“锅”
“你有没有把垃圾情绪丢给身边人的坏习惯?”人总是把坏的情绪,发泄在身边最重要的人,比如:我,是的!我该好好反省自己,为什么总是不能好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什么总是不能多点耐心对自己最爱的人,他们不应该背我坏情绪的“锅”,就像我可以听你分享你的难过、你的伤心,但我绝不是你心情不好的出气筒。
五、他人对你的尊重,从来不是因为你的顺从
“拒绝别人的时候,你会感到愧疚吗?”当我学会拒绝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拒绝是会让人心情愉悦,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当永葆热枕和爱心。
从书中我学到,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不必焦虑有人比你提前拥有,人跟人的生活节奏不一样。那些光鲜亮丽的同龄人,也许跑的很快,也许跳的很高,即使他们年纪轻轻就已经实现我们梦寐以求的一切,但只要每一天你都还在为自己努力着,你就真的一点也不差。
我们能做的是尽情玩耍,尽力学习,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善意,在必要的时候展现强硬,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找到值得爱的人,全力以赴成为更好的自己,你就真的超级厉害。
希望我们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里闪闪发光,要知道,这世界很好,但是你也不差。
(作者周芷瑕,系大伦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放手游戏发现儿童
安吉游戏的理念。《放手游戏发现儿童》真正践行了“自主游戏”这一理念,把游戏的权力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极具特色的游戏环境中,玩的开心,玩的自由,玩的智慧,给作为幼教人的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真正理解何为真游戏,如何才是真正的把游戏自主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自主的游戏下,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点,大胆地探索游戏、创造游戏,从游戏中获取学习的经验,并不断地成长!
以前的我总错误的想,把游戏设计的很完美、很逼真,孩子就能在游戏中玩的非常开心,获得全方面的发展。在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真正的认识到当初的我错的有多离谱,我并没有把游戏的自主权交给孩子,而是一直在掌控着孩子的游戏,孩子一直玩的都是“假游戏”。
阅读后,才让我真正的意识到:要真正的做到把游戏自主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真游戏中,与真实的世界相处;一遍遍地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和反思,不断认识自然和社会,认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他们的认识和发现将他们带向更深层次的学习;我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坚信真游戏就是真学习,让孩子在真游戏中获得真实的发展。
最小程度的介入。虽然了解了自主游戏的重要性,并且也一直在践行中,但是由于经验缺乏,在游戏介入中还是会出现许多的问题:以教育者的身份介入居多;以命令性口吻介入居多;规则性要求居多;担心居多。
针对这些情况,书中说到:要落实最小程度的介入这一原则,就要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兴趣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的游戏探索行为,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游戏中,当幼儿出现冒险和挑战行为时,我们应以最敏锐的反应淡定地靠近幼儿,密切地关注幼儿的后续游戏行为,给予幼儿时间判断自身游戏行为的安全性,并作出决定,在幼儿有危险的时候能够及时地保护他们。而不是在看到幼儿的冒险和挑战行为时,直觉地认定会发生危险,迫不及待地直接地去干涉、干预、指导,或者阻止游戏地继续。
阅读这本书后,让我意识到,并慢慢地践行: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和困难,但是幼儿没有放弃游戏,依然处在探索的状态时,我会慢慢地试着“闭上嘴、管住手、睁大眼”,控制自身想要介入游戏的冲动,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解决问题。当看到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并在游戏中获得非常大的愉悦感、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变得更加自信时,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作为老师的一种幸福感!
阅读,让我真正地明白作为一个老师需要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游戏体验与快乐!
(作者邹丹,系北流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一、让自己变成孩子
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陶行知老师也说:“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不需要急于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能把自己当作孩子,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时时刻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这样的老师,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呢?
二、要时刻以身示范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当教师言行一致,处处以身示范时,教育的效果才最大,我们教孩子有错就改,自己就要做到。教孩子学习、做事要认真仔细,自己也要秉承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教孩子对待生活要积极乐观,自己就不能消极悲观,而要做一个太阳。
三、师离不开阅读
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风景一次次的邂逅。打动我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是邂逅的美妙,是阅读的神奇。阅读是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作者根据多年的阅读经验,精选了50余部教育类著作,阐述从中得到的诸多收获,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这本书带领读者领略阅读之美,汲取教育智慧。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常生龙先生这样写道:“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读书的美妙。每当我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给我启迪,让我豁然开朗。”我亦有同感。书确实像开山的斧头,像涉水的轻舟,像茫茫大海上的灯塔。当你安静阅读的时候,总有一些心仪的观点跳出来,令你怦然心动,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在这本书中,透过理性而深刻的文字,你可以想象从读者到作者的那种神圣感、责任感和意义感。当很多人已经进入梦乡,常生龙先生依然在敲打键盘,用心思考阅读时的幸福,写作时的畅快,该是一种多么自我的人生体验。这本书不是一大普通的文集,而是内在有着严密逻辑联系的教师阅读图谱,合上书本,我的脑海里,这是一本教师阅读图谱。
读什么书很重要,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确实存在某个阶段阅读内容缺失的现象。《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是一本好书。作为老师,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麻木的心灵,留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
总之,作为老师就要多读书,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孩子,读懂自己。
(作者黄秋华,系新丰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
这段时间里,我读了《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书中提到说幼儿教师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需要有什么样的专业素质、需要有什么样的教育智慧、需要有什么样的教育艺术。让我了解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有哪些。
我了解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的东西很有很多很多。比如说,幼儿教师需要“幸福”。
幸福,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就是一种满足感,饿的时候有的吃就是幸福,累的时候有的睡就是幸福,不高兴时有人陪就是幸福.....
幸福的定义很广,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迷。有的人认为自己拥有财富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自己取得成功了就是幸福;作为名幼儿教师,我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上听着孩子们和你问早,晚上听着孩子们和你说再见是一种幸福; 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开开心心地生活、游戏是一种幸福;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地长高长胖是一种幸福....幼儿教师需要这样的幸福。
幸福固然重要,一个好的心态也十分地重要。它能成就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也需要一个好的心态。我在书中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刚刚退潮的沙滩上,一个小男孩正俯身捡起一条被海潮涌来时带到岸边的小扔到了大海里。身边的爸爸妈妈觉得很奇怪,问道:“这么多的小鱼都被带到岸边,你什么时候能捡完呢?再说谁又在乎呢?”小男孩头也没抬地继续捡起捡起一条小鱼又扔进了大海,并且自言自语道: "这条小鱼会在乎的。"又捡起一条说:“这条小鱼也在乎”。是呀,每条小鱼都会在乎,它们希望得到这个小男孩的救助,因为他捡起一条,就意味着这条小鱼有生的希望了。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他们肯定也希望老师能够关注自己、在乎自己、鼓励自己,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一些,保持最初职业的热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公平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当作一件大事情来做,让孩子能感受的到你对他的关心。让他们觉得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游戏。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你的每一天都会过的充实,快乐。
当教师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时,她会感到自己也成为教育的幸福收获者、相信只要教师用心地投入,就会发现原来乐趣就在这“劳累”中间,幸福就在这“烦琐”中间,收获就在这“平凡”中间。
除了要有好的心态,还需要智慧。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填充知识面,将知识教给孩子们。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待孩子们,而不是孩子一做错什么事就骂他、责备他。孩子是要靠老师去引导的。只有你用对了方法和孩子去沟通、接触,孩子才会打心底崇拜你。
(作者梁宗玲,系平政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这本书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用小短文的形式来描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小矛盾,去指导家长,老师,彻底改变无数父母和老师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响当当的名衔之下是一种尊重、理解、和平而又确实有效的沟通方式。掩书而思,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我读完以后,我收获了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增加了我养育孩子的信心。感受着我自己育儿方式的升级,内心是充满喜悦的。
作为教育者,我经常要和孩子们沟通,一个好的有效的沟通技巧也是我的立命之本。读着这本书中的一个个案例,分析案例中沟通的成败并思考自己平时在教育工作中的表现,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话语的力量是多么伟大,作为教育者引导者确实可以以四两拨千斤的架势解决教育工作中种种难题。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有着怜悯之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沟通技巧可以让百炼钢化成绕指柔。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与孩子进行最多的信息交流是通过语言,语言的力量就像硬币的两面。正面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和成长,反面是摧毁孩子发展的力量。即使是号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爱孩子的父母,也依然会有责备、羞辱、威胁、嘲笑、恐吓、打击、欺骗等方式攻击着孩子的人格和品行。伤害一旦触及到孩子的人格,孩子将会带着这些伤一辈子,永远无法抹去。在日常的生活,怎么去表扬我们的孩子,也是有技巧的,一味夸奖孩子很棒,聪明,其实是有害的,因为孩子为了要保持聪明、很棒,只会把自己放在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保证不出错,放弃尝试才能获得的成就的那份喜悦感。也剥夺了孩子从错误中去学习的机会,温室里的花朵也许就是这么来的。我们更应该去称赞和欣赏孩子努力的样子,鼓励孩子敢于去尝试,自己去争取的勇气。
在教育的路上,我觉得语言太重要了,它既可能是文明的,也可能是野蛮的,既可以用来疗伤,也可以是伤人的利器。所以,我们要利用好语言,在语言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多与孩子做有效沟通,那么,孩子们就会幸福地学习,我们也会快乐地工作,我们都能身心愉悦。
除此之外,书中还告诉我们其他的自取其害的方式,比如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承诺,挖苦孩子的缺点,不允许孩子说出真相等,还有其他很好的教育方式,比如权威简短的陈述,选择性沉默,给孩子自己的事有选择的权利,不用粗鲁的方式教育孩子礼貌等。都是很值得父母们去思考和尝试的。
(作者李金海,系石窝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
今天我要分享的书籍是日本作家大川繁子的《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培养“自由生存能力”、希望家长恪守的沟通交流法则、在孩子幼儿时期构筑幸福的三角形、照看过2800个幼儿的“育儿秘籍”。奇迹幼儿园以阿德勒心理学和蒙台梭利教育为理念,因此,书中处处呈现出阿德勒和蒙台梭利的育儿方式,讲述了她的育儿秘籍就是要为孩子构筑“幸福的成长三角形”。
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这本书记录了繁子老师的教育心得,讲述了繁子老师的“不焦虑养育”之道,孩子像花,有自己的花期,我们要做的就是安心培育,静待花开。
这本书仿佛拥有治愈的力量,看着这本书,就好像是在听九十多岁的繁子奶奶将她的教育故事一点点娓娓道来,每看一篇,就感觉心情放松一点、焦虑更少一点。书中每一章的小标题短小精悍有力,没有高深复杂的理论,语言平时通俗易懂,没有说教,轻松自在。
在阅读完该书后,我反复思索,其实教育,无非是尊重二字,把孩子当成人,当成平等的人,当成有自我教育和成长能力的人,每个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与育人过程当中,应当秉持可敬、可佩而可畏的理念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我们作为孩子的老师,对其进行方方面面的教育与引导,每一位孩子都把我们当作家庭外的最亲的家长,甚至以我们言传身教做为他们的榜样力量,倾尽所有信任。每一位孩子,对于我们而言,不仅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反观自己,他们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镜子?受到我们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要创造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共建温馨有爱的环境氛围,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教育的启蒙在于家庭,当我们把教育的中心主旨放大后不难发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样重要,因此建立和谐的家园桥梁、达成一致教育目标对于孩子的成长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幼儿老师的我,在和孩子们相处中也要以爱为基础,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关爱、信任幼儿。在与孩子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中以智慧、情感启迪幼儿,以自身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幼儿。在一日活动中一个自然的爱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姿势、亲密柔和的语气、一个肯定的手势、一抹灿烂的微笑等都是与幼儿之间最好的交流与互动。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欢快的心中,爱意融融。
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不是一定要让孩子有多成功,而是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从被肯定、鼓励中找到属于他人生目标,思考,践行中获得幸福感。让孩子成为孩子,是我们给他们最好的爱。希望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生机勃勃,尽情绽放!
(作者李钰凤,系白马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把心和时间空出来,倒一杯香茶,捧一本好书。
在阅读赠予的独处中,与自己面对面,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享受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