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第十一教共体语文教研活动

茨榆坨小学
创建于2024-04-21
阅读 5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4月22日上午,第十一教共体引领校第四实验小学到茨榆坨小学开展三年级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活动围绕三年级语文《22 我们奇妙的朋友》展开,参与的两位老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准备,以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呈现了两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课堂。

       对于此次研讨活动,我校格外重视,安排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全部参与听课,不断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整个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课堂展示、自评互评、教研总结。

一、课堂展示

第一节课授课教师是茨榆坨小学王晨老师,王老师围绕单元要素开展教学,将课文中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环环相扣,不断培养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对优美的段落进行朗读指导,哪个字是轻读,哪个字需要重读,王老师指导到位,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第二节课则由第四实验小学的张彩霞老师借班上课,张老师以回顾的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快速记起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阅读提示,清楚明了地将本课的重难点表示出来,学生能很系统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重难点进行突破,并且在展示“生命是有活力”这点时,以图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生命是有活力的。张老师授课流畅自然,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动生动有趣。

二、自评互评

在自评互评环节,两位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效果进行了评价。

王老师: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就是对信息的整合,所以我步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整合,最终形成整合,以此来练习信息整合,以达到学生对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但是没有突出表现“生命是有活力的”,这是欠缺的地方。

张老师:本课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在授课过程中渗透写作手法,注重语言文字的品析,提高学生拥有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利用图文、视频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太阳、种子的生命力,但是课件操作上出现不顺畅的情况,没有结合单元习作,下次改进。

听课老师们也提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共同分享交流。两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让课堂回归到本真,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做了深入的研究。

三、教研总结

最后,第四实验小学王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对授课老师的辛勤付出给予肯定,并且提出四点语文教学的方法:1、以观察为主;2、以朗读为方法,穿插作者的情感;3、以思考为核心;4、以情感为灵魂,感受世界的奇妙。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

阅读 5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