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飒飒,时光清浅,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最美人间三月天,正是研习好时节。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量感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锤炼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3月25日上午,孟津区麻屯镇中心小学举办了以“聚焦“量感”新思路,关注“素养”促提升”为主题的镇域教研活动。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孟津区教研室副主任周海强、孟津区麻屯镇中心校教研员杨献伟、孟津区麻屯镇中心校领导杨利峰、麻屯镇各小学业务副校长、麻屯镇各小学高段数学教师骨干。
观看材料
走入学校首先看到的是我们的特色教育作品展示,一幅幅彩色的图绘、一块块有活力的石头、一张张生动形象的剪纸、一摞摞教师的阅读笔记、一页页批注鲜明的教案……是麻屯镇中心小学师生合作学习交流的“印象画”,参观领导、老师的微笑、赞美,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与激励。
走进课堂
一亿有多大?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韩亚宁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利用实际物体、图像和实例来解释这一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字的庞大和复杂性,让学生对量感有真切的体验。
整节课,教学节奏紧凑,学生参与度高,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探索,这样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认识公顷》是一堂有趣而深入的课程。任孟哲老师先引导学生了解了公顷的定义和使用场景,也对其相关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清晰的理解。学生们表现出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此外,教师充分结合实际案例和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公顷的含义,体验量感。
这堂课的教师的生动讲解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学习变得有趣且生动。同时,教师也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使得教学效果显著。
司晶晶老师《体积与容积》
1. 内容设计合理,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实物和图片等资源,帮助学生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 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 评价方式多样,教师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实物操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概念掌握的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4. 课堂时间分配合理,教师讲解和小组活动时间分配恰当,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
5.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这节课通过实物、图片等资源,帮助学生建立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师讲解和小组活动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评价方式多样,及时给予反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郭琳艳老师的《认识升和容积》对升和容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升和容积的概念。同时,郭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和测量活动,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升和容积的应用。此外,课堂中教师还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节精彩的课堂,不仅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了升和容积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杨俊玲老师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从定义、公式推导到圆的应用都讲解清晰,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理解了如何运用圆的面积来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杨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圆的面积的含义和应用。
在量感方面,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使学生对圆的量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问题引导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节课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知识。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的量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圆的面积来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李君芳老师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进行了深入的讲解,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量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体积的大小,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内容丰富,讲解清晰,注重实践,是一节优秀的数学课。
深入理论
郭琳然老师:
“2022年数学新课标——从数感与量感的联系引出量感”
①什么是量感;
②为什么要加入“量感”一词
③什么是“量感”的本质意义
④小学阶段量感的主要内容
郭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了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具身操作、深入探究、感悟“量感”。字里行间能感受到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快乐学习、深入探究、及高效的学习效率。
司晶晶老师
“基于素养导向单元整体备课分析”
①立足内容定素养;
②结构分析定目标;
③本质分析定活动;
司晶晶老师结合“图形面积”进行先来分析:教师备课不再拘泥于本节知识点,一定要备注好这个知识点的前世、今生、未来。同时还要结合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来备课,这才是基于学生基础素养导向下单元整体备课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①符合孩子们认知发展;②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再累加新知识,使新旧知识有过渡,有拓展,有升华,符合大单元教学素养;③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的具身操作、语言描述、感悟思考,只有这些活动做的“真”学生学习效率才会事半功倍。
妍之凿凿
展示课环节结束后,授课教师和备课团队就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进行了说课。随后,评课团队围绕“问题的引领与生成的处理、练习的设置与目标的达成、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这几个方面进行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点评,并提出不同的见解和建议。
优秀的课堂只有经过思维碰撞才能产生新的火花。老师们以“加减乘除”评课法,对展示课例进行热烈研讨,破除“当局者迷”的困境,重塑“旁观者清”的逻辑。深度对话让视角更多元,让思维更发散。听课教师以这节课为样本,融合教学的实践真知,分享“量感”培养的“微思考”。
课堂愿景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引领学生经历物体的量的意义的学习建构,努力将“量感”培养植入数学教学之中,让学生体验“物体的量”,形成学生对物体的量的切身感受,促进学生“量感”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
通过今天的6位老师的课堂实操,2位优秀教师的理论讲解,我们能看到“生活化感知”能为学生量感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层次化体验”,成为学生量感形成提供保障。“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层层的体验、层层的铺垫,不仅可以建立学生的概念表象,发展学生对物体的量感,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所形成的“量感”精确化、精准化、精致化。
议课环节后,孟津区教研室副主任周海强对老师们的课以及两位老师的专题讲解进行指导,先高度赞扬了授课教师的精彩课例,肯定了专题讲座的两位老师。同时强调,量感的形成需要表象的支撑,需要建立在操作活动中,需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活动积累量感体验。
活动最后,麻屯镇中心校教研员杨献伟作总结发言:量感不是一节课能达到的,课堂只是一个引子,要把量感引到生活中去。同时,他希望以此为契机,在麻屯镇中心小学“具身操作,深入探究,感悟量感”理念的引领下,能我们不断加深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的教研教学能力,提升麻屯镇教育质量,为孟津教育事业添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