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竞技:探索化学教学新视野(完整版)

李老师工作室
创建于04-21
阅读 20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学创新被视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关键。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4月19日星期五雷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举办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同课异构化学教学比赛活动。活动第一环节为上课教师说课,第二环节为代表教师评课议课。

这次活动中,张丹梅和谢冰冰两位参赛教师展现了无限的创意和热情。从光彩夺目的化学实验到富有启发性的师生互动,每位教师都展现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都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张丹梅老师充满活力,她在课堂上以热情洋溢的态度引领学生探索化学的奥秘。她善于用生动的比喻和实例解释概念,让学生轻松理解。她利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学生游戏来展示化学变化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而且,她总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使课堂氛围充满活力

谢冰冰老师在课堂上展现出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理论背景。她深入浅出地讲解化学原理,并通过详细的例子和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她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她的课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小组讨论,以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谢老师以她渊博的知识和教学技巧,为学生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学生们在这场比赛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游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他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化学素养,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校级领导对本次活动格外重视,分管教学的陈鸿儒副校长全程认真参与了两位老师的课堂。他积极参与听课活动,了解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从中汲取经验,为学校的教学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在全校会议上他曾要求教师多参与听课评课活动,通过观摩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激发更多的教学创新和探索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教育质量。

除了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活动的幕后花絮同样令人难忘。化学科组为保障本次比赛活动的顺利开展,他们走进实验室,验证课堂实验开展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展现出了无限的创意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不仅花费大量时间精心设计课程,还亲自制作道具、准备演示材料,为活动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色彩。

这场同课异构教学比赛活动不仅展示了两位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分享,我们相信雷州一中教育的未来将更加充满活力和希望。

上课教师说课

       张丹梅老师说课;张老师从以下三个环节对乙烯的教学设计思路做出简要说明:本节课从苏轼的格物粗谈中提到催熟水果的气体是乙烯引入,再从生活现象出发,激发学生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模型与实验等,以问题引导和资料卡信息让学生探究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使学生除掌握乙烯的知识外,还能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结合近几年化学高考真题,着重考察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提供资料卡信息初步让学生预测乙烯的化学性质,从宏观角度通过实验验证,从微观角度让学生自主搭建乙烯和乙烷的球棍模型,动手写出他们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理解,同时形成对比学习。

       对于乙烯的加成反应的探究,通过乙烯和溴水反应的分组实验以及动画模型建构,让学生真人模拟以乙烯和溴水反应的断键和成键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加成反应的理解,归纳加成反应的定义,让学生模仿加成反应特点,学会书写乙烯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最后以丙烯作为学习评价,达成知识迁移,达到核心素养目标。

       谢冰冰老师从教学设计和反思两方面进行了简要说课:

       教学设计方面。本节课遵循三条线完成课堂教学:暗线为:①观念线:结构观、元素观和转化观;②素养观: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以及学科价值;明线为:乙烯的用途、物理性质、结构和化学性质,三条主线一一对应。接着,从明线对应的四个环节展开说明教学设计。板块1基于用途认乙烯。设计意图为让学生看到乙烯在植物界和化工界的价值和魔力,引发学习兴趣,同时让其充分感受到“化学作为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的学科价值。板块2基于物理性质识乙烯。充分基于学情及导学案良好的完成情况,这一板块的知识性被弱化,应用性则围绕收集方式展开。板块3基于模型析结构。学生课前已完成搭建模型的活动及知识任务,课中则侧重强调乙烯碳碳双键模型对应的6原子平面型结构。本节课的重点落在板块4基于结构探化性。通过将乙烯与乙烷的结构相对比推理乙烯的性质。其中,与溴水的加成反应是重难点。以微型分组实验为载体,渗透科学探究、证据推理的学科素养。采用初探和再探递进性实验探究,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真正基于结构认知性质,基于实验证据推理实验原理,完成知识生成和思维进阶。整体上,本节课以任务群和问题链驱动课堂,课堂的呈现充分尊重学情,重视以评促学,重视学生基于素材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反思方面。第一,分组实验的效果未得到保证;第二,课堂的练习多是知识点对点练习,综合类练习需要补充,使练习更有层次性,评价维度更全面。

庾交林老师评课:

庾老师从两位老师课堂呈现的“同”与“异”两个角度展开精彩评课:

      相同点:1.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化学学科价值;2.注重教学模式的落实,充分体现学校提出的“以学定教”的理念;3.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①教师通过创新实验与探究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验探究的素养,②引导学生由性质预测结构,再由结构预测性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及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

       不同点:丹梅老师活动形式多样,学生互动交流多;冰冰老师对学情了解充分,教学目标落实较好。

陈左卫老师评课陈左卫老师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做出了精彩点评:张丹梅老师教学基本功很扎实。这节课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重点非突出,导学案切合学生实际,课件的制作也实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非常熟练,构思巧妙,设计学生做游戏活动,既深入浅出又印象深刻。谢冰冰老师教学语言贴切活泼自然,有亲和力,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活动多,课堂活跃,学生参与欲望强烈。学生实验设计自然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可以看出老师对教材理解透彻,处理教材能力强。充分体现了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研讨特色,是一节精彩的展示课。

梁艳婷老师评课梁艳婷老师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做出了精彩点评:

      张丹梅老师课前提供资料卡片给学生来引导课堂,资料卡片的内容恰好是乙烯的3个重要化学性质,明确学习目的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分组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实验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专注课堂。加成反应是一个重点反应类型且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接受,由学生模拟加成反应的断键和成键的过程,既增添乐趣,同时又使学生印象深刻。课堂的最后由乙烯的性质推测丙烯的化学性质,学习内容得到深化和迁移,让学生明白以后只要看见有碳碳双键的存在就知道类比乙烯的化学性质去解题。整节课内容详细,节奏紧凑,就是练习方面稍微欠缺。

       谢冰冰老师用学生做过的导学案展示在课件上,体现了学校一直倡导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课堂上提供分组实验机会,也提供大量的资料供学生获取相关的学习信息,课堂上与乙烷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深刻明白两者性质的区别,主要是因为乙烯有碳碳双键这个官能团。课堂上紧扣生活,同时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在课堂的细节上。及时给予相应的习题进行巩固并表扬表现较好的学生,这可以使学生充满信心,同时可以获得成就感和对学习化学的信心。课堂的教学体现了教育学家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邓晓波老师评课化学科组邓晓波组长,从以下多个角度全面而精细地对两节课做出了精彩点评,秉承着优化课堂的理念提出了一些困惑供老师们思考、交流和改进,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本节课教材的位置与主要内容本节课在人教版新教材(2019年版)的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与人教版旧教材(2007年版)相比,新教材在知识点设置上有所变化,如删除了关于乙烯用途的讨论,删除了石蜡油分解制乙烯的实验,增加了乙烯参与的聚合应和加聚反应的介绍,增加了聚乙烯的分子结构模型局部示意图,对乙烯参与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了更详细的介绍等。这意味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认识乙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帮助学生构建有机物的认知模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体会物质结构对性质和用途的决定作用。

       二是对比乙烯和乙烷的结构和性质并总结异同点,锻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两节课的亮点(学科特色鲜明、宏微结合、重视学生为主体、课堂回音、课堂规范)1. 注重基于“学习任务”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学习任务是连接核心知识与具体知识点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知识结构化的重要环节。两位老师都设计课前任务、课中任务和课后任务。重视和发挥学习任务的素养导向功能。课前任务设计体现了学校提出“先学后教”教学理念,实现会了可以不教的效果。课中任务主要环绕的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设计了系列的探究性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也达到对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认识进阶。    2. 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不能游离(凌驾于)化学教与学之外,应与化学教与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我们两位老师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情感价值)这一主旨,注重教学重难点与对重难点知识掌握的评价、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整体性、一致性,通过学生在模型对比、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方案设计等活动中的表现,运用提问、点评等方式,对学生学习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质量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给予了准确的把握,真正体现了教师为导、学生为主的课堂理念。

       三、两节课的困惑1. 展示教学目标没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易、中、难三种层次设定,符合分层教学的要求、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符合教材的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与新高考、新课程理念契合度很高,并且是教师围绕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不拖拉,不横生枝节,教学过程紧凑。张丹梅老师的教学目标快速呈现,没有停留,学生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能处于无知的状态。谢冰冰老师课程后阶段展现教学目标,分析达成情况,学生可能有点机械接受。2. “驱课”的情境较浓,没能张弛有度。(1) 新教材已删除了关于乙烯用途的讨论,不用展开探究。(2) 检查课前预习方式要优化,尽量做到节时达效。(3) 课堂的探究实验要优化探究方式。(4) 课堂语言要言简意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每一次展示课活动,都是一种历练与提升。每一次研讨,都是一种互助和成长。本次评课议课活动虽然落下帷幕,但教育追梦人的征程永不止步。教研路上结伴而行的同路人,必将一往无前,一路生花!

撰稿:黎达源、谢冰冰

摄影:李先源

编辑:李先源

审核:邓晓波

阅读 20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