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小课题“基于政治认同的高中生自主式学习《读本》的策略研究”之研究课

小屋
阅读 30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实现《读本》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024年4月2号,小课题组老师潘晓妮在高二11班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研究课。

       课前,潘晓妮老师充分备课,并和黄蕾老师、吴清云老师讨论教学任务的设置。

       教师设置总议题“如何实现中国梦”,三个分议题“议题一:昨天——我梦因何而来;议题二:今天——我梦是什么;议题三:明天——我梦如何追”。教师以历史逻辑的形式展示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以及明天的追梦,引导同学们在了解中国梦的由来、内涵、意义与实践要求。

议题一:昨天——我梦因何而来?

       议题一:昨天——我梦因何而来,设置的议学任务是各小组展示搜集到的材料,说明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地位。参与的四组同学代表分别从先秦至东汉时期的成就、大唐的成就、中国古代科技之四大发明、近代中国的挑战与应对四个层面介绍中国历史上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恢弘的成就,也分析了中国近代的遭遇与抗争,提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依据。

       教师在同学们分享的基础上讲解了实现中国梦的原因

议题二:今天——我梦是什么?

       议题二今天——我梦是什么的议学任务是小组讨论:你心目中未来的中国。同学们热烈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对未来中国的畅想。

        教师在分享习近平的表述中讲解中国梦的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中国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的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讲清楚中国梦与国家民族、人民、世界的关系。

议题三:明天——我梦如何追?

        教师播放视频介绍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引入议题三明天——我梦如何追,设置议学任务自由讨论:你的梦和中国梦有什么关系?应该如何实现?同学们纷纷谈了自己的教师、医生梦等,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国家的建设。

     教师讲解中国梦将在接续奋斗中变为现实,分析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并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青年的希望。

        课堂结尾请同学们诵读重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全体同学们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教师还设计了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课外拓展任务,促进同学们进一步总结思考自己的发展与中国梦的关系。

小课题组邬莉老师和指导老师黄蕾参加了此次听课。

上课结束后,上课老师进行了反思,听课老师及时进行听课评价。

      潘晓妮老师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由学生展示的我国不同朝代的辉煌成就和近代以来我国遭受的挑战和应对来引入“为什么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再由学生自主讨论心中未来的中国是怎样的,从而阐述中国梦的内涵,最后自由讨论中国梦与个人梦有什么关系,该如何实现?阐述中国梦在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最后以学生的宣誓作为结尾,进行思想的升华。

      本节课设计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做”,设计环节相扣,且学生发言环节表现大胆出色,有逻辑性,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且通过宣誓环节进行思想升华,让学生更深切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在授课过程中前面的小组展示耗费太多时间,导致后面的讨论环节时间不足,过于匆忙。

       邬莉老师评课:以昨天、今天、明天的历史逻辑讲述中国梦的由来、中国梦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梦的故事,以学生分小组参与的方式推进课堂教学,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符合小课题研究方向。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展示内容过多,字体偏小,暂用过多时间,出现前松后紧的状况,需要改进。

       黄蕾老师评课:潘晓妮老师围绕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设计三个议题:“昨天-我梦因何而来”、“今天-我梦是什么”、“明天:我梦如何追”讲述中国梦的由来、中国梦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由于三个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第一个议题环节学生展示过多导致后边环节无法充分展现。



       此次研究课结束后,我们感受到在探索学生自主性学习《读本》的教学方法方面,已取得一些经验,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材料进行展示,小组合作探究。但是具体课堂操作方面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自主学习的方式应当多样化,除了小组展示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同学们课堂讨论并生成答案,增强同学们的参与感。

阅读 3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