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闽宁足迹  感悟山海情缘—平罗县城关第七小学开展红色教育暨研学旅行活动

张媛媛
阅读 31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序言

走进闽宁,领略闽宁镇田野的风光。

走进闽宁,聆听闽宁镇奋斗的历程。

走进闽宁,感知闽宁镇丰厚的精神。

     “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为拓宽学生的视野,给学生心中深植奋斗的种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促进学生深刻感受党和国家扶贫事业,培育学生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的情怀。4月19日, 平罗县城关第七小学组织六年级师生共赴闽宁镇开展了“探寻闽宁足迹 感悟山海情缘”红色教育暨研学旅行活动。

整装待发热情高

       早上八点,全体六年级师生在操场上举行了隆重的研学活动开营仪式。研学途中,导师们对研学活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组织孩子们进行赛歌、问答游戏等活动。伴随着欢声笑语,师生们安全抵达了闽宁镇。

参观篇

第一站   参观展馆长知识

       “闽宁镇是一个纯扶贫移民镇,因移民而建,因扶贫而兴……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经验向全国推广。”聆听闽宁故事,传承闽宁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繁荣发展的闽宁镇。看着一张张鲜活生动的照片、一段段真实感人的文字、一个个承载时代记忆的展品,听着导师深情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闽宁镇从昔日的荒芜之地变成今日的模范新农村的巨大变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第二站   文化大院悟情深

       赵鸿文化大院是大院主人赵鸿创办的公益性文化大院,保留着西海固人民二十年前生活中的老物件和老房子的样式,旨在提醒过上幸福日子的孩子们不要忘记过往的困难,忆苦思甜,不忘来时路。在这里,师生一起聆听了赵鸿的讲解,参观了闽宁吊庄移民来到闽宁镇最初的安身之所——地窝子,无一不为他们在一片荒滩中一铲一铲、一洋镐一洋镐地挖出一个个地窝子的精神所感动。

第三站   重走习爷爷的路

       参观研学基地的“不忘初心”光伏大棚是研学的第三站,孩子们重走习爷爷走过的路,了解闽宁镇的发展历程。漫步田间小路,孩子们对看到的光伏发电板被放置在大棚之上感到不解,导师向学生们介绍了闽宁镇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的独特优势。“光伏+农业+文化旅游”的创新模式实现了闽宁镇人民的乡村振兴梦,真可谓是“棚上光伏发电,棚下别有洞天” !

第四站  研读蚯蚓探自然

同学们带着对蚯蚓各种各样好奇的问题,走进“蚯蚓日记”大棚。在导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到勤劳的小蚯蚓,观察它们是如何进行劳作的。并且利用显微镜观察蚯蚓切片,探究蚯蚓的身体奥秘,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动手篇

part1:制作光伏电风扇

       拓展活动开始了,在活动现场,授课老师先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太阳能的利用、新能源和常规能源的广泛应用等方面的科普知识。随后,老师为大家分发了材料包,介绍风扇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电路搭接以及制作的注意事项。学生们对照图纸和说明书,仔细寻找着相应的零件,开始动手组装,在老师的协助和同学们的合作下,大家将电风扇的零件依次按顺序慢慢组装起来,连通好电路后小风扇便制作完成了。在操作的过程中,同学们不停地感叹科学的神奇。“哈哈!我的小电风扇能转起来了!”同学们都兴奋地展示了自己的太阳能小电扇实验成果。

part2:制作香囊  体验非遗文化

       几撮艾草、一个香包,一包一裹之间,同学们开始制作香囊。通过制作,大家知道原来可以放进香囊里的中药材这么多!有艾叶、石菖蒲、白芷、金银花、丁香、薄荷……同学们认真装香囊的样子美好的就像是一幅画。一个个小巧精致而有意义的香囊便完成了。

part3:气球编织“泡泡龙”

       “泡泡龙”以中国传统舞龙为灵感来源,将舞龙进行创意化改编,将传统舞龙所用的龙用气球制作的龙代替。

       学生在舞龙师傅的带领下,用五颜六色的气球,制作创意十足的“泡泡龙”,用默契配合的团队,完成悦动飞扬的舞龙。

结尾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相信通过这次的研学,同学们一定感受颇深,能够在其中收获知识,在实践中成长。这段难忘的旅程,一定会伴随同学们积极健康地成长!

编辑:张媛媛

审核:陈永兵

阅读 31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