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学校给提供的听课学习机会,4.19日从学校出发乘车十多分钟,便来到位于绿汀路的海创小学,参加“千课万人”听课学习活动。
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 青春是绿色的河,相逢是首歌, 同行是你和我。
在会场外,海创小学的葡萄园,偶遇了仰慕已久的王崧舟老师,还一起拍照留念,真是意外的惊喜!
大会的主持人一位是海创小学的副校长,另一位是来自吉林教育学院的孙世梅主任,顿时有了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这不得不说又是一个惊喜~
王老师的课,虽然以前也听过,但真是常学常新,从中可以看出王老师一直在潜心研究,敢于突破和创新,这也是一位语文名师值得我们学习和追随的理由吧!
王老师的课给我的启示之一:王老师用一个大任务或者说好任务作为统领:“2006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将中秋节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人提议将“月是故乡明”作为申遗的主题词。请你为中秋节申遗写一段推介语。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对明月的独特理解。”在王老师的课上没有品词析句,没有传统的字词的学习,而是将学科素养放在了首位,体现一种大语文观。学生多年学到的知识,积蓄自己的情感,所有读过的书,见过的人和事,所有行走过的经历,都将围绕这个大任务得到展现,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王老师的课给我启发之二:哲学中的语文
让学生的情感始终在同与不同中穿行。
第一个不同:王老师的课从他乡月与故乡月不同开启,通过课前导学单让学生聊聊,你都在哪里看过月?你眼中的他乡月与故乡月有和不同?让学生的情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要学习的《月是故乡明》。
第二个同:季羡林先生写的不管是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当学生的认知觉得这些月亮应该是同一个月亮的时候,王老师又让学生围绕课题发问~为什么作者却说“月是故乡明呢?”
第三个不同: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体会,故乡月与他乡月的不同,王老师让学生品读了《走月亮》我牵着阿妈的手走月亮的乡情;让学生品读了《月迹》中的乡趣。将一篇课文与多篇课文进行相勾连,让教材皆为我所用,也为后文引出“意向”埋下伏笔。用王老师的话说“这不是单元的整合”,而是“主题的整合”。
当学生观看着祖国各地不同城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关于月亮的视频,读着自己写的推介语的时候,那种乡情、乡趣、乡愁在学生和听课教师每个人心中涤荡开来,让我也都沉浸其中,不禁在回味故乡月,回味月下父亲教我读唐诗,回味看电影归途我在妈妈后背睡熟,回味月下和小伙伴去邻家树上偷杏……有一种想回到儿时那个最快乐,最温暖的故乡中去的时候,王老师又适时地将我们的情感剥离出来,说“月亮只是个大自然中冷冰冰的球体,千百年来从来没变过,是人们赋予了这个意向以情感,所以在每个人心中~才觉得月是故乡明。”使我有片刻神思恍惚,不知这个课堂里我的思绪被拉近、拉远,被带进、带出几个来回……
王老师的课给我的启发之三:幽默风趣又情感真挚的评价。如“下面请温州之月为中秋节申遗代言。”“下面请安徽之月为中秋节申遗代言。”“下面请杭州天台之月为中秋节申遗代言。”将每个孩子的生命与故乡紧紧相连,“听了你的申遗代言,我想如果季羡林先生在天有灵也会为你点赞。”让学生有了巨大的成就感。结合板书,“我们不能忘熟悉的乡土,温暖的乡情,快乐的乡趣,我们更不能忘我们课前的任务,要为中秋节申遗代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痛并快乐着。
整节课在“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中结束,在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意犹未尽中结束。
最后王老师还给我们做了报告。详细地讲解了语文要素与大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炼大概念的几种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也许每一个工匠的每一个作品里,都有独具匠心的设计,就像我们总鼓励学生一样,要有个性化的解读,回来以后,我又反复读了《月是故乡明》,竟不曾想文章中还有这样令人感动的文字,一是季羡林先生在写月之前先描写的是故乡的山和水。我觉得山和水与月之间有血浓于水的联系。那山那水那月才成就了那人,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也会更喜欢童年之趣。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 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 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我觉得月是故乡明这份情浓的化不开的第2个原因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作者离开家乡到过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地方对比看到的不同的月,景像与心境都是截然不同的,这种对比的写法也要让学生强烈的感受。
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作者离开家乡和到过不同的国家这一连串数字,触目惊心,如果不是久离开家乡的人,又怎能体会得到?我觉得这些数字都不是简单的堆砌,每一个数字都是作者思与念的低诉,情与血的呼喊。
“浮云游子意,萧萧故人情。”“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作者有生之年,念念不忘的依然是故乡之月。人生如课,课如人生,总要有那么多的纠结与取舍。如果在这节课当中能够也是按照王老师的思路,再能让学生更亲近文本,结合山水,通过对比,感同身受,来理解“月是故乡明”会不会更好一些?但我想这就是我的平凡与王老师的伟大的区别之所在吧!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回来的晚上我也站在阳台仰望了杭州之月,杭州之月确实泛着一份高冷与疏离的光,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哈哈……😃4.20.2024听课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