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融美于心•以美育人”顺昌、邵武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教学交流研讨活动

热爱拍照的小鱼儿
创建于2023-06-02
阅读 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以新课标为导向,促进美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契机下,在来自邵武的吴涛老师与顺昌的江忠燕老师的共同协商组织下,2023年6月2日上午在顺昌实小思贤校区,顺昌县进修学校美术学科教研员江敏老师主持了本次“融美于心•以美育人”顺昌、邵武小学美术名师教学研讨活动,顺昌县小学美术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

第一节课由来自邵武水北校区的林佳欣老师授课二年级《叶子上的小血管》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艺术实践,是具有科学性及创造性的一课。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着重注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利用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使学生乐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并在创作的基础上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创作方法,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也容易受教师范画的影响而想要模仿,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醒和鼓励学生表现独特的想法。并且,他们现在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要接受知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变化,这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因此针对这一点,需要教师注意课程内容中孩子们兴趣的吸引和难点上面的帮助。二年级的孩子们个性突出,动手创作时能够大胆入笔,同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一时期的孩子对美术学习也充满着热情,并且,在一年级时他们也曾学习了点、线、面以及各种平面图形,积累了一定的图形知识;孩子们好奇心重,自控能力较差,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引导,激发他们的创作力。


​本课林老师在情境导入设计中注重贴近学生生活体验与学科融合(在校园里捡到一样宝贝,你猜猜是什么?音乐、四季叶子、教师朗诵相结合创设情境),注重学生课堂习得作业设计(叶子的结构),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驱动引导(叶脉的纹理变化,如何表现复杂的叶脉?)注重引导学生生成美术语言并归类(几何形、生活中的形状,关注构图引导与评价引导(作品对比:位置、大小,评价展板:形状?纹理?运用评价展板时教师可以先师范讲解[愉快]),教师体态自然大方,课堂环节连接自然生动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肯定评价(比喻大师、表达清晰又准确)。我的想法:二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结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加入联想与创意的引导。同时结课时要关注文化理解的元素:热爱大自然、团结意识?

《节奏的美感》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艺术实践。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本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其中,3至5年级为第二学段,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艺术实践(3~5年级)的要求是: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学习活动建议中,与本课相联系的有:用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的基本知识,并用于描绘事物,表达情感。选择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贴、折叠、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

评价要点为: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感受。

本课教材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通过欣赏图片、听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节奏与美术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表现所感所想。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如何表现“节奏”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为第三学段“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节奏的美感》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艺术实践,所用课时为1课时。

它所在的单元共有五课,这五课可以说是“以感受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寓教于乐的内容”,是包含了绘画表现的主要元素的小单元。在《色彩的冷与暖》《画家的调色板》侧重色彩,《蔬果的剖面》《生活中的线条》侧重造型后,《节奏的美感》顺理成章地成为它们的小结,包含色彩及线条的表现,既可以现实表达,又可以装饰表现。

 

​《节奏的美感》

邵武邵阳中心小学:陈志红​老师结合三年级的同类课学习经验音乐导入让学生谈感受、结合动作体验重复节奏的环节设计具有知识衔接性,学习递进性、认知进阶性。​节奏在不同的视觉方面的表现介绍:生活中、艺术作品中(重复的变化),器皿、民族服饰中(渗透文化理解)二方连续的识别与运用设计教师采用学生摆一摆、纠错等检测评价,微课讲解细致具有示范性,评价设计结合生活物品巧装饰,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设计服务于生活并改善我们的生活。(单位纹样、连续纹样)我的想法:当学生说感受到砸下来、飘起来,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总体感受,可以追问你能尝试用击掌的方式表现砸下来和飘起来吗?

第三节

顺昌洋口小学:黄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美丽的孔雀》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一、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活跃、好动,喜欢在轻松的氛围中共同完成一件事。本课教学从欣赏孔雀,到合作表现,再到评选“孔雀设计之星”,最后在优美的歌舞声中结束。这样设计的教学活动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使他们在自然、快乐的状态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本地可用的不同材料做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也可让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表现孔雀,在拓展部分可以展示生活中以孔雀为造型设计的各类用品,提高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

三、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孔雀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剪纸、粘贴、绘画的表现手法制作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制作立体、半立体孔雀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巧用媒材制作形态优美的孔雀。

《美丽的孔雀》黄耘


结合材质特点展示立体孔雀导入课堂注重美术学科特点:视觉性,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快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采用问题驱动结合学生生成关注孔雀不同角度的美:色彩美、造型美、花纹美、寓意美,方法探究具有层次性(绘画、折纸(组合、插接)、拼贴),作业设计也具有因材施教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文化理解的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我的总体感受:学生探究性与合作性弱一些,但教师注意到了全员参与!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1+N”小学美术(纸艺)课堂教学评价实践》吴涛


1课题项目背景介绍


课题相关文件解读、展馆图片、获奖证书、成果过程性视频


表现形式


(插接、编织、纸箱、衍纸等)


文化渗透


(自然、科技、生活、非遗、文化)


2课题的连续性探究:教什么、实践改善,学什么?怎么学?方法探究,学到什么程度?评价方式结合信息技术有效助推,方法推广!注重教学评一致性!对实时时代信息的觉察要敏锐!选择自己的优势重点挖掘潜能!


3如何评价?


过程性、活动性、增值性


4课题材料的完整性、相关性。


希望能有下一次的学习,学习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在课堂中评价落地,如何在教研中评价落地。[愉快]


阅读 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