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生对齐国文化的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通通研学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
阳光明媚,万物复苏,踏着春天的脚步。稷下小学二年级四班全体同学,一同走进了管仲纪念馆,更进一步的来了解课堂上学习的历史人物。
讲解员细心的讲解着馆内的内容,同学们都听的非常认真,津津有味。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了“管鲍之交”这个成语的来历。是说管仲和鲍叔牙之家深厚的友谊,也形容自己和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侍主流亡,当时齐国是大国,管仲认为只有这样的大国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于是他和鲍叔牙来到了齐国,齐僖公听说管仲博学多才,就请他做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公子小白的老师,鲍叔牙听公子小白是庶子,就请假闭门不出。管众登门劝说:“辅佐公子是关系齐国命运的国家大事,不应该推辞,三位公子谁来继承还不一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公子小白大智若愚,气度非凡,有成大事之相。”听了管仲的话,他才接受齐僖公公的安托。
宰相是我国古代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职位。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宰相制度是在封建制度生产方式形成的前提下,管仲进行政治改革的产物,正如有学者所言,:“齐桓公用了出生卑微,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总理国政,权力在国子、高子之上。这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政治制度的改革,是中国宰相制度的开始。”
讲解员告诉同学们台阶的来历,有四十登台阶,代表管仲辅佐齐桓公40年。同学们都在认真的核实。
通过这次管仲纪念馆的研学活动,不仅充实了我们的知识,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和思路,还提供了游玩的机会,增加了集体的友谊。希望以后有机会更多的参加这样有意义的研学之旅,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研学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