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青海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一产增加值增长5.8%

发展规划处
创建于04-20
阅读 56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季度,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两个确保”为底线,以“三个提升”为重点,注重“两个强化”,早部署、压责任、重推动、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8%,创近年新高,实现首季“开门红”。呈现六个特点。

        一、春耕生产推进有序,种植结构优化。全省降水充足,天气回暖较快,土壤墒情适宜,各类生产物资供应充足,春耕春播工作有序推进。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农户种粮意愿增强,种植结构呈现“粮稳、油扩、菜增”趋势,春耕进度加快,截止目前,全省完成春耕面积343.32万亩,超过播种计划的4成。冬小麦返青较好,一二类苗占85%以上,长势好于上年。西宁、海东新建和提升改造的一大批温棚不断投入生产,设施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省蔬菜面积、产量双增长,蔬菜种植面积6.9万亩,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3万吨,同比均增长0.4%。

        二、生产经营趋稳,畜牧业加快转型发展。在政府补贴、牛羊出栏奖励等政策带动下,加之春节消费市场带动和饲料成本投入下降,一季度,全省主要牲畜出栏均保持增长,其中生猪出栏同比增长6.1%、牛出栏增长5.4%、羊出栏增长8.4%、禽出栏增长14.2%。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3万吨,增长5.1%。牛羊繁活增加,繁活犊牛羔羊532.66万头只、增长15.05%。能繁母猪存栏6.15万头,处于绿色合理区间。牛奶、禽蛋产量实现增长。推广牦牛提纯复壮、藏羊本品种选育和高效养殖技术,一批标准化千头牦牛、千只藏羊养殖基地投入生产,实施草业发展三年行动,生态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

        三、突出产业和就业,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通过入户走访、集中排查、线上申报等手段,提升主动发现响应能力,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制定《关于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若干措施》,落实《青海省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统筹用好发展产业带动、以工代赈吸纳、能人创业辐射、省外协作输出、帮扶车间安置、公益性岗位兜底等方式促进就业。全省已有14.9万人脱贫人口实现就业。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要求,对1921个现有帮扶产业项目进行分类处置,实现提质发展。

        四、农业投资提前下达,项目陆续开工复工。抢抓政策机遇,提前谋划项目,争取各类财政支农资金56.07亿元,已下达粮油生产保障、耕地建设与利用、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农业防灾减灾、农业产业发展等资金6大类60个项目52.79亿元,比2023年提前2个月下达第一批衔接资金54.83亿元,各地早谋划、早审核、早批复,农牧业生产建设项目从东到西已陆续开复工。落实东西部协作资金8.588亿元,谋划项目313个。

        五、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抓好4个国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32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8个产业强镇建设,启动创建枸杞产业集群、湟中设施蔬菜和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园。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做强拉面、青绣品牌,加快发展家政服务业。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培育订单经济、建设冷链仓储、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进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持续升温,带动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3元,增长7.0%,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六、稳步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规范有效。积极探索“千万工程”青海实现路径,开展乡村建设提质行动,开工建设30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200个乡村产业发展示范村、100个乡村治理示范村。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集中开展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壮大村集体经济、宅基地改革等深入推进。

阅读 5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