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谷雨。“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谷雨节气的含义是"雨生百谷",指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今天上午,我们一群罗湖教育人,如田中初苗,怀揣一颗教育的初心和崇敬之情走进上海市行知中学,追寻先生的教育箴言,探寻数字化转型的智慧之光。
上午参访了上海市行知中学。上海市行知中学,前身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39年在重庆创办的育才学校,陶行知亲自担任首任校长。1978年,学校被上海市教育局批准为全市26所上海市重点中学之一,2005年,学校被上海市教委列为首批28所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
在上海行知中学与李春娥院长一行“邂逅”
行知中学校长沈伟为我们参访学员做了题为《区域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报告。沈校长的报告基于宝山区的实践探索,给我们呈现了长三角地区数字化赋能教育的过去及未来(展望)。
随后,上海市行知中学闫白洋博士给我们分享了行知中学数智教育案例。
下午学习继续。学员们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吴永和研究员的报告《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创新与变革》。
四组学员代表尉书楼校长介绍吴永和博士。
吴永和,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人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JTC1SC36专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委会专家委员及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虚拟现实教育应用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未来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吴博士的报告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基础,使学员们受益匪浅。
最后,五组学员代表叶良农校长做小结。
吴教授首先以人类进化历程的图片引出教育需要新工具的支撑,从而迈向智慧(智能)教育。随后以“钱学森之问”“乔布斯之问”及“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之问”三个问题为引,将教育应用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喻为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提出只有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发展,创新教育理念、方法、形态,才能让数字技术为教育赋能、更好服务于育人的本质。
吴永和教授首先分享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需求。近年来,教育领域受到了数字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吴老师分享了“技术需求、人力资源投入、教育回报“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在数字教育发展方面的新进展与变革的核心议题。他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与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起初的班级授课、规模教育到现在终身学习和智慧教育,学习不再局限于固定时段、固定场所,学习方式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
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哪些新范式?吴老师从科学研究的五范式谈起:实证范式(实践研究)、理论范式(理论推演)、计算范式(计算机仿真)、数据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智能范式(智能驱动)。他认为未来可以用数据方法解决社会科学问题,并分享了在不同场景下人工智能的应用。
吴永和教授还就教育行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分享了知识图谱、跨学科结合等发展趋向,并指出适应性的教学方法应重点围绕合作和团结等原则加以组织,要注重跨文化和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学生获取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让每个人都享有终身学习、发掘自我潜能的机会。
学员感悟
朱海珊
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上海市行知中学,认真聆听了校长的专题讲座,被行知学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有效举措深深触动,收获甚丰。中小学校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资源的丰富性:数字化转型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接触到更广泛的教育资源,行知学校倾力打造的知识图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学习内容无限丰富。
2. 个性化学习:利用数字化工具,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让孩子们的学习行为更加精准,学的愉快、高效。
3. 互动性增强:数字化平台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如在线讨论、实时反馈等,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很好的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4. 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字化转型鼓励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让老师的教学行为更加精准,教的轻松、高效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5. 数据驱动的决策:学校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帮助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管理决策。让学校的管理行为更加精准,管理科学、高效。
6. 终身学习的促进:数字化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让孩子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数字化赋能教育
数字化赋能教育,引领教育走向未来
———上海教育数字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红桂中学 叶良农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其在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上海在教育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宝山区和闵行区的实践案例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不仅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应用,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宝山区以其全面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而著称。通过构建区域性的教育云平台,该区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教师可利用云平台进行备课、授课和作业布置,而学生则能随时随地访问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数字化的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宝山区的成功实践表明,数字化技术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闵行区在教育数字化方面则注重创新与实践的结合。该区通过建立多个智慧校园示范点,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于教学管理中。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建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效果。这些创新应用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也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宝山区和闵行区的教育数字化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以下深刻的启示:首先,数字化技术是教育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能够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其次,教育数字化建设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最后,教育数字化建设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上海在教育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借鉴上海的经验,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为构建深圳基础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尉书楼
一、数字化转型中的行知探索。
今天上午有幸参观了上海市行知中学,见证了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学校积极融合先进科技,推动智慧教育发展,不仅提升了学校智慧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更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定制化服务。教师们与时俱进,通过数字平台激活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创新能力,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缩影,让我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充满期待。
二、洞见教育数字化转型未来。
今天下午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吴永和教授“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教育创新与变革”的讲座,吴教授从上海城市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工作展开,强调了教育的独特性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其次,探讨了技术对教育方式和理念的影响,以及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
再次,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以及数字化基础建设的新模式。
最后,吴教授强调了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师生素质素养的提升,评价改革的数据驱动,以及数字化流程的再造。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探索,我们将能够共同塑造一个更加高效、公平、创新的教育未来。
江秋华
今天参观上海行知学校,沈伟校长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上海宝山的区域数字赋能教育的具体做法,由陶行知老先生创办的行知学校领衔,开展中小学数字化转型,实现区级优质资源共享与普及,推动学校深度参与数字化项目建设与应用,加速构建了一支具备先进教育思想和高度专业素质的团队。沈校长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落地做法,包括:利用空中课堂加强校本资源建设;建设课堂循证系统,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评价标准;提高知识图谱项目的应用质量;关注云计算算力支撑上端应用的发展;聚焦导师新空间项目及师生画像建设。沈伟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上海市行知中学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基于高中双新内核,以减负增效为根本,通过课堂循证系统和智适应学习系统的加持,围绕师生素养培育,在教学模式、教研模式和评价模式上进行转变。
通过沈校长的讲座,我第一次具象地看到通过数字对一节课的精准评价,通过课堂循证系统对课堂的板书生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思维含量的数据统计,数字呈现出物理和英语学科课堂活动思维含量较高,而体现在学业评价上的结果也是相吻合的,这一循证系统不仅能帮助老师复盘我们的教学过程,更能精准地分析我们的教学和学习行为,为我们的教学反思和进一步提高提供精准的评价指引。利用数智赋能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不可避免不可逃避这一挑战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思考如何将数字转化为资源,真正地为高质量教育赋能,上海宝山的区域做法和行知中学的实践给了我新的启发。
李国文
今天上午有幸走进久闻其名的上海市行知中学。上海市行知中学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上。
首先,学校传承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学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校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学校强调“行知合一”,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再者,学校环境充满文化氛围,校园内的广场、教学楼、宣传栏等地方都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名言名句,这种文化氛围的浸润对学生的品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最后,作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标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上海市行知中学不仅继承了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理念,而且在现代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
下午,聆听了吴永和博士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创新与变革》。从吴博士的报告中,我们感受到教育数字化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方向,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我们在守正创新中实现素质教育,能够从“关注知识的传递”走向“关注能力和创新”。2022年11月份,国家教育部也颁布了《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具有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创作、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我们要积极运用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学创新,积极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习和探究随时随地发生,竭力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全面促进教育综合改革,为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基。
赵岳
行知中学,一所学府古韵悠长,承载着陶行知先生“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遗风。校园内,碑文古籍随处可见,每一砖一瓦皆透露出浓郁的历史书香气息。
感受一:数字化手段就像读书要先读厚在读薄。
《易经》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学校将科技与教育完美融合,既顺应时代之需,又不失教育真谛。生态打造构建智慧教育体系;技术赋能,开展教师智能研修;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感受二,敢于舍才更有所得。
在以高考为目标的高中阶段能够开放整个周五下午进行社团课程自选:无人机社团,机器人社团,编程社团,各类手工制作社团,美术社团,读书沙龙……各具特色,激发学子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乐学善创。
感受三,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才走的更远。
行知中学校史馆,历史厚重,文化底蕴深厚。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展示学校发展历程。感受到历代学子承前启后的精神力量。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教育的初心做教育,才能给学生最好的成长土壤。
结束语
一天的行程很忙碌,但收获满满!谷雨是播种,是希望,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让我们怀揣着春天的梦想,奔向夏的生长,秋的收获!
组员
四五合组:李国文、叶良农、朱海珊、成卓、尉书楼、赵岳、江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