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赏古韵之美 共话诗文教研——邹城市小学语文“学习型课堂”古诗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秦瑞娜
创建于04-19
阅读 38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诗一文一世界,

一字一联一片情,

品悠悠古韵,

传华夏文明,

在“读”中会意,

在“思”中悟情,

在这最美的春天,

我们共赴一场诗意的教研。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对古诗文的教学研究,探讨古诗文教学策略和方法,打造扎实、高效、灵动的古诗文课堂,推动小学语文“学习型课堂”建设。2024年4月19日,邹城市小学语文“学习型课堂”古诗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邹城市接驾山小学开展。

市教研中心副主任苗兴旺,市教研中心小学部主任杨雁,市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周玉广、语文教研员董蕾,市教研中心数学教研员梁亚茹,市教研中心心理健康教研员赵亚楠,市教研中心学前教研员胡德英、学前教研员王珊珊,各小学语文教师5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邹城市接驾山小学教导主任赵梅主持本次活动。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高旗博士以视频的形式为本次活动送来了美好的祝愿。

02:07

承诗文古韵 拓思维空间

读一首诗,赏一幅画,品一个人。古诗教学,文字、文学、文化三者合一,可以实现大美语文。接驾山小学桂娜娜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下册《墨梅》一课。桂老师抓住“清气”,由花及人,运用了“资料补充、情景朗读、交流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层层深入的走进作者,读懂诗心。同时,桂老师在课堂中融入了音乐的欣赏和书法的体验,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学科融合中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凫山小学的高慧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高老师精心创设情境,围绕语文要素,在读、演、说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站在“楚人”和“路人”思维的角度,置身故事中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感受。学生有了思维支架,就能将人物隐性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化,在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中,解开楚人“弗能应也”的疑团。人物思维逐渐外化,学生也在缜密的探究过程中,拓展了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峄山路小学房均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中,房老师抓住文眼“甚聪惠”,以此切入,引导学生去探寻文本的语言密码,重点关注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答,让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聪”的善听善解,更深刻理解了“惠”之深意,从而真切地感受了古人在言语应对中风趣幽默的大智慧。同时,房老师将课内课外相融合,建立起一个“1+N”的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阅读兴趣。

话诗文教学 促教师发展

邹城市教研中心周玉广老师对三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也指明了古诗文教学的方向。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读通、读懂、读好”三部曲,引导学生将诗歌读得厚重,读得响亮。借助“1+N”拓展训练,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展现中华文化风格,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而树立起文化自信。

邹城市教研中心董蕾老师作《例谈部编教材古诗文教学原理》专题报告。她提出:教师要落实古诗文承载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编排在不同年段、不同板块中的古诗文在教学中的不同要求,围绕年段学习规律和语文要素展开教学设计。低段增加诵读经验,初步想象诗句画面;中段学习诵读方法,理解诗文意思,想象诗文情境,表达阅读体会;高段运用诵读方法,理解诗文意思,借助关联想象感悟诗文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反思促提升 感悟伴成长

结语

漫卷深研,一诗一词一世界;深诵浅吟,一联一阙总关情。此次专题教研活动呈现了古诗文教学的新范式,是邹城小语团队深入研究、追求卓越的外显。诗词的美韵,让华夏芬芳;诗词教学研究,任重而道远。一次教研,一次进步,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用惟以求真的态度,在古诗文研修之旅中奋勇前进!

文字:秦瑞娜

照片:刘静   陈安冉

审核:赵梅   桂娜娜

终审:董蕾

阅读 38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