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区生物名师工作室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培养核心素养,实践深度学习”主题教研活动

创建于04-19 阅读316

为深入理解新课标精神,加强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共同探索高效课堂,全体初中生物教师于2014年4月18日在126中学参加全市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从同课异构拉开帷幕,第一个课题是七年级生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别由126中李佳老师和74中王敏老师执教。

李老师选择用生生游戏带着学生进入课堂,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注射器、输液管以及气球等模拟反射弧的基本结构,用红墨水的移动模拟反射发生的过程,夹子切断反射的发生让学生能体会到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对反射的重要性,整堂课氛围轻松,学生积极性参与度高,课堂节奏紧凑。王老师利用人体存在膝跳反射活动引入整节内容的学习,根据学生学情设计任务,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学习反射弧结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度高,课堂中巧妙融入学生听到喝醋与真实喝醋环节,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感受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活动的发生。

同课异构的第二个课题是八年级生物《用药与急救》,分别由79中许春华老师和11中刘曾媛老师执教。

许老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安全用药与急救,同时进行讨论,课堂中学生模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并对常见药物进行归纳分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科学思维与实操能力。刘老师根据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引入正题,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导学案,意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中利用高校明信片作为小奖励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最后设计拓展内容提高内容深度。

跨学科实践经验分享活动主要围绕“丝路果飘香:设计葡萄晾房”展开,第一课是66中张小娟老师从选题背景、研发经历、设计思路向大家分享了本课题的确定历程,该课题融合了物理学、地理学、劳动教育以及工程学,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和食品科学的兴趣。

第二课是126中张瑞群老师围绕设计葡萄房的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整堂课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体现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等一系列教学设计观,注重知识的内化-外化-迁移,提升学生观察-模仿-实践能力。

第三课是13中何亚昕老师从课程准备、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概述及设计、实施与反思四个方面介绍《建造葡萄晾房》全过程,何老师展示的课程标准评价不仅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还包括小组合作、沟通交流以及动手实操的能力,课堂评价是课堂最真实的反馈,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真实体现。

课题研究分享环节,126中毛硕老师结合实际论文标题实例,整理分析并尝试改进,向各位老师分享在撰写论文时拟定分标题的要求:层级明确、对仗工整、表述凝练、语义清晰、呈现观点,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需要一桶水”,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的确要有一桶水(必备知识),还需要掌握将水倒出来的方法(教学能力),同时还要知道学生到底需要多少水(学情评价)。

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是教师业务切磋、相互学习的有效平台。沙区生物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观摩学习中勤思考、找亮点、转己用,通过本次活动促进自身的成长,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编辑:吕豪豪

撰稿:吕豪豪

审核:陈春艳

素材来源:工作室全体成员



沙区第三届生物名师工作室

2023年4月20日

阅读 3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