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焦虑情绪为智慧的教育引导力——确山一高家校共育微分享1

确山一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创建于04-19
阅读 381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问向实验室联合发布《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采集了超过百万家庭数据,提出家庭养育环境是良好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出,焦虑问题十分普遍,约8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表现存在焦虑,60%的家长时刻担心孩子可能会发生意外,更有45%的家长可能会因忧虑而过分限制孩子的自由和活动。


学生心声:

完美是理想 请家长学会放手

学生观察员:

小黎(16岁男孩、高中一年级学生)

我爸一点都没有教育焦虑,他心态特别放松。即便是刚刚吼了我“怎么还不写作业”,转头就拿起手机,去研究他感兴趣的网球或者篮球视频了,心情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反正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儿”。他对我的事情尽量放手,不往自己身上放的责任尽量不放,所以我的自理和自主能力不是一般的强。即使我没有写作业,也明白我首先要面对的是自己和老师,而不只是“跟父母不好交待”。我能感受到他很爱我、很支持我,即便有时候批评我,也是就事论事。

我觉得现在很多家长焦虑,是因为他们总是把很多事情都视为自己的义务,但是又没法件件都做好,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比如希望孩子能时时整理好房间,看到乱七八糟又忍不住帮孩子收拾,孩子一看总有依靠,仍然我行我素,但家长又放不下执念,一边收拾一边继续提要求,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其实时时保持整洁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但绝大多数大人也做不到,不是吗?家长还是想开点儿吧,追求完美太累了。

专家建议:

因材施教 化焦虑为智慧引领

特邀观察员:殷飞(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助理、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母亲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天然地就比父亲付出得更多,和孩子的联系更紧密,因此母亲的焦虑更多聚焦的是孩子成长中的细节的问题。而父亲和孩子的交往互动一般没有母亲深入和关注细节,他们常在孩子需要做重大选择或面临转折时才会介入,如考学、择校、填报志愿等;或者在孩子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成长问题,如厌学、手机成瘾等,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而被动参与进来。这就很容易导致父亲在育儿中更多焦虑“方向性”问题的结论。

我们应因材施教,化焦虑情绪为智慧引领。人们对一件事的焦虑通常来源于两个方向,一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二是不知道问题如何解决家庭教育的焦虑概莫能外。首先,作为家长要和学校教师一起了解好孩子的智力潜能、个性特点等这些天赋秉性的特征,积极为孩子谋划与选择适合孩子成长的道路,不把孩子和其他孩子做简单粗放地比较,如分数名次高低、学校优劣等,而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做孩子成长的“伯乐”给孩子适合地教育和恰当地期待。其次,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不断自我赋能、自我成长,避免因为疏忽了陪伴或者采取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家庭教育总是处于“亡羊补牢”的焦虑中。

部分内容来源|现代教育报

图文编辑|安芷萱  胡书莹


学家庭教育,做智慧家长

家校合力,共育未来

欢迎持续关注

阅读 38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