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所得,“研”有所获——平城区第二十三小学校五洲分校四月份以“聚焦思维历程,提质科学实践 ”为主题的科学教研活动

五育并举 幸福五洲
创建于2024-04-19
阅读 10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四月,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份教育的真情。从教研中出发,一路跋涉,寻找思想碰撞的诗意和远方;在课堂中探索,一路芬芳,收获教学的精彩和成长。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打造高效课堂。二十三校五洲分校科学组全体教师在侯月峰副校长的组织下,积极响应平城区科学中心教研组要求,认真开展了4月份教学研修活动。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指示批示精神,以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为引领,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教学改革,聚焦思维型教学研究,进一步凝聚新共识新主张、开发新模式新策略、创生新教学新样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举办了江苏省小学科学学科深化思维型教学研讨活动,同时面向全国进行同步直播。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焦思维历程,提质科学实践”,通过线上教研的方式呈现。教研活动分两天进行,由专家报告, 现场教学观摩,主题论坛,项目展示四个活动内容组成。

       许晓春老师对《昼夜交替》一课进行课例展示。本课通过提问同学们,白天在学校做什么?夜晚在家做什么?进行导入来揭示课题。通过观看昼夜交替现象的画面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什么时候有交替,太阳东升西落,交替需要多长时间等。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昼夜交替现象,这背后有什么奥秘。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并验证其是否合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昼夜交替怎样形成”的实验探究,学生能更加直观的理解昼夜交替的原理,并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接下来,在主旨报告中,杨健老师围绕“让思维型教学落地—区域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进行报告。杨健老师从“落地转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教研担当;寻山找路:科学改课行动的南京探索;障碍突破:回归家常反思实践的深度研课”三方面进行全面讲解。通过对探明基本问题、构建实践模型、让学习看得见、从课堂表达走向教学表现、专业的路一起走等问题的解读,让我们知道了科学的价值。杨健老师以目标设计、结构设计、活动设计、细节设计、目标分析、看点选择、逆推设计、导引教学、指引反思为重点对小学科学思维型教学落地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教学改革是一个重活、累活、细活、实活,科学教师任重道远。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科学组教师会在教研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科学组的老师们一定会在教学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之花将愈发灿烂。


图片提供:李文英

图文编辑:郭虹蓉

内容审核:侯月峰副校长

阅读 10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