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木渎古镇展新颜。在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我们继续求知探索。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有名师的指引,我们的思路也更加明朗。4月18日,福州市“十四五”第二批中学化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迎来了第四天的培训。
【时间】2024年4月18日上午
【主题】教师如何打造自己的教学名片
【专家简介】房宏,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江苏省化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南京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三十年来深耕于教学、科研、学校管理和教师研修等领域,提出并践行着“让学习成为一种吸引”的教学主张。主持或参与了“信息化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发展范式研究”等几十项省市级课题,“发展科学探究素养——系统思维支持普通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等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论文近百篇。
房宏老师从教三十余年,不仅能够以高度的专业水平传授知识,还能将爱心融入教学中,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她用自身的专业发展经历和教育教学实践,为我们带来了一堂非常生动的讲座,从八个方面指导我们如何进行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如何打造个人名片:
专家引领 精彩讲座
1. 教学理念人本化:“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走向成功教学的起点。教师要有蹲下身去的情怀,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从“关注一个个学生”,到“关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材施教,教学问题设置梯度,配套作业设计分层,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教学内容生活化:将真实情境融入教学,避免死记硬背知识,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审视世界,领悟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学科融合,理科老师,要具备文学素养,文科老师,要具备科学意识,所有的老师,都要具备哲学思想。
3. 教学形式活动化: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实践,让课堂成为“动感地带”。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和知识带来的快乐。
4. 教学过程自主化: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产生好好学习的内驱力。想方设法,把每件要学生做的事情,变成学生喜欢做的事情。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这种自主化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研修 认真严谨
5. 教学流程模式化:“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新课程、复习课以及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流程,具有一定模式化的特点。通过明确的教学步骤和环节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流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系统性思维能力。
6. 教学效益最大化:教师要学会不断追求,不断创新,才不会产生职业倦怠。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备好课再去听课学习,大胆尝试进行教学改革,改革就有实践,实践就能出真知,落实“减负”,做最少的题,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7. 教学目标明确化:只重视向学生提问,而忽视让学生自主提问,会导致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要让学生有所思,必先教其有所疑。”变被动回答,为主动质疑,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增强创新意识。
8. 教学评价多元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观察、记录和反馈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对待学生,要用“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用“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用“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互动交流 专家答疑
【时间】2024年4月18日下午
【主题】
学校考察——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
名师课堂——《能源的综合利用——跨学科视域下的工业革命》
经验分享——化学组优秀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分享
【名师简介】郭建虹,中学高级教师,秉持“发现与创造共生,思维与理性生长”的教学主张,增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化学学科特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理解,探索化学学科育人新样态的实践路径。曾获姑苏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市优秀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班主任功勋纪念银杯、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一等奖、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知无涯 ,学无境 ,教学路漫漫,培训路灿灿。今天的培训课既有理论讲解,也有技能指导,还有优课观摩。下午,全体骨干班的学员,来到苏州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参观,并观摩了郭建虹老师的示范课:《能源的综合利用——跨学科视域下的工业革命》,欣赏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精彩对话。
郭建虹老师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化学教师,她以工业革命为背景,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能源在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综合利用方法。在课堂上,老师不仅带领学生回顾了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还将历史、化学、物理等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引导学生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的能源世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为义务教育新课标视域下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教学新样态。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教学中,能有更多类似的课程出现,为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作出贡献。
示范课堂 气氛活跃
课后,骨干班学员代表黄秀秀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她用“实、泛、清、细、深、融”六个字精准地概括了本节课的亮点和特色。
1. “实”:郭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课程的内容充实,设置的教学情境真实,很好地将学科素养落实;
2. “泛”:郭老师以丰富广泛的图文素材为载体,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和素材的互动;
3. “清”:本节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各个环节衔接自然;
4. “细”: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细致入微,始终关注生情,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5. “深”:本节课深入探讨了能源综合利用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技术难题。通过深入挖掘,使学生对能源转化和利用的过程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6. “融”:本节课充分展现了跨学科的教学理念,将化学、历史、物理、工程等多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交流研讨 经验分享
培训提升赋新能,实践引领创新高。今天的培训更有助于教师们日后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让学习回归本质,让素养落地生根。让我们用专业、勤勉、合作、创新、勇毅,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光!
文字:吴瑶、陈敏琛、
林爱兰、祖晓玲
图片:郑烨、陈玲玲
审核:戴雨濛、陈敏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