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179975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人性的挖掘,国民的思索——记海口市长流中学“拔萃杯”课堂大赛田雯老师的展示课

创建于04-18 阅读998

      《礼记》曾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一位教育者,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努力带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2024年4月18日,在我校举行的第四届‘‘拔萃杯”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高二年级语文教师田雯老师与高二(8)班的学生们为大家展示对《阿Q正传》的课堂生成性理解。

  赛前磨课  

在大赛开始之前,高二语文备课组积极为田雯老师的课程建言献策;语文组陈爱莲主任与王海转组长不辞辛劳,利用休息时间不断与田雯老师进行交流尽量促使其内化,使其不断成长。语文组相信一次的打磨,就有一次的光滑;一次的水滴,就会有一次的石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阿Q正传》自1921年发表以来便轰动中外文坛,而阿Q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典型。

任务一  识其人——鉴赏阿Q人物形象

       首先,是初识阿Q。田老师让同学们根据学案的第一个预习作业。整理阿Q的档案资料,说说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阿Q是个一无所有的底层农民。

      接着,再识阿Q。同学们根据导学案第二项预习作业,讨论阿Q的性格特征。各小组讨论整理后,派代表上台展示。

     最后教师小结:遭遇不幸的时候,阿Q每每都有化解的本领,那就是阿Q的法宝——精神胜利法。

任务二 探其源——性格产生的根源

      首先田老师在对人物形象明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精神胜利法的实质与内涵。

      然后由表格内容结合导学案预习共同归纳阿Q的行为准则,即对待地位高的人就甘心受辱,对待地位与自己相同或者比自己低的人时,当力量上抗争不了时采用精神胜利法,当在力量上完全胜过时就尽情欺辱。

     其次小组进行讨论:在这部作品中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除了阿Q还有谁?进而得出阿Q是阿Q们中的典型人物。

    最后师生总结归纳:典型人物的出现都离不开其所生活的环境即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社会。

任务三 明其意——探究作品价值

课堂最后深入理解、探究作者写阿Q这样典型人物的意义。考量到高二年级学生的学情,田雯老师将任务分解为两个探究思考题:1.鲁迅先生对于阿Q除了批判还有什么?2.鲁迅先生批判的除了人还有什么?田老师通过细化问题,让学生充分咀嚼、充分理解,充分吸收。最后教师做出总结:引起疗救的注意。

课后点评

在课后与董明实老师交流时,董老师提出对本篇文章更有深度的问题:阿Q到底长什么样子?模糊与写意的问题更能让学生的思维擦出火花。

结束语

教学之路是一条温暖的路,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起另一个灵魂。大赛的实质在于认知不足——顿悟——改进——砥砺前行。感谢学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的良好平台。

阅读 99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