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菊🌹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聚焦“三新” 共创“佳化”

——记马会林名师工作室第十三次研修活动

创建于2024-04-18 阅读1540

      在2024年春意盎然的4月18日,自治区及银川市马会林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们分学段开展了专业而深入的研修。老师们通过观摩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教学课例,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深度研讨和学习,旨在提炼教学艺术的精髓,共同提升教育质量,激发教学创新的火花。

  01义教阶段的研修活动

      教师们参与了精彩的研修活动,观摩了两节优秀课例。第一节课由自治区马会林名师工作室的杨小艳老师主讲《碱的变质》,生动展示了碱类物质变化的奥秘。紧接着,泉州实验中学的张莹莹老师呈现了《实验探究专题——水产界的还魂丹》,深入剖析了科学方法在水生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这两节课展现了卓越的教育思想,激发了教育工作者们的教学灵感。

      课后,工作室的老师们各抒己见,进行了评课及深度研修。《碱的变质》从生活中的食物变质引入,从生活到化学,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学案导学和思维导图结构化思维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参与度。老师们还提出了对实验描述规范性的关注,强调了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操作-现象-结论”的思维模式,以及在选择试剂和设计方案时鼓励学生思考替代方案和优化策略。这些讨论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巧,也为学生构建了更为坚实的科学知识体系。通过集思广益,我们共同追求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态度。我们相信,通过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实验探究专题——水产界的还魂丹》是一节基于真实情境的复习课,我们聚焦于如何通过真实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教师们分享了将化学知识与现实世界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如通过研究真实存在的物质,将化学性质探究与制备过程相融合,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实验技能。通过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此外,老师们还讨论了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分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总的来说,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发现、探索和实践,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和有效的学习体验。

02高中阶段的研修活动

      研修活动中,老师们体验了两场精彩的教学。自治区马会林名师工作室周瑾老师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一课,深入浅出地开启了有机化学的奥秘之门,而王志丹老师的《离子键与离子晶体》则以其激情洋溢的授课风格,生动呈现了化学结构的精彩世界。这两堂课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专业成长机会,激发了他们教学的新思维和灵感。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第一课时)》,以青蒿素为学习情境,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研究任务。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切感受到科学家的精神风貌,更将逐步掌握蒸馏、萃取、重结晶等有机化学分离提纯的关键。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任务,不仅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有机化学研究的通用方法,更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引导他们归纳出独特的知识体系。本节特别强调思维培养,将化学理念与思想方法的教育置于核心位置,确保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思考,在实验中学会创新。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不仅传授知识,更致力于培育未来的化学探索者,让他们在科学学习与研究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突破。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理解化学研究就是要解决未知问题,不断创新,最终应用于社会的科学。

    《离子键 离子晶体》一课,深入探讨了离子晶体的微观组成及离子间作用力。通过宏微结合,更加深入理解微观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化学学科思维。教师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模型,循循善诱,用问题串的形式使得抽象的化学概念变得形象易懂。观摩这节课的教师们认识到,运用直观教学工具和生动的实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复杂化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次深度研修活动,教师们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还通过实际的课堂观摩,体会到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提供:周瑾、侯巍、姚列菊

文字提供:姚列菊

审核人:马会林

阅读 15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