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动植物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认识自然的最直接途径,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参与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让幼儿在开阔视野、激发好奇心的同时获得认知与情感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动植物角的教育功能,进一步结合实践以及幼儿的具体行为辨析前期动植物角创设的有效性,市幼儿园二园开展了《指南》指导下动植物角环境创设的研讨”专题教研活动。
(一)区域现状
各班绘制思维导图,动植物种类丰富,区域划分清晰,分为观赏区、种植区、饲养区、工具区等,涵盖了盆栽欣赏、种子发芽、动物生长等类别。
(二)指南引领 思维碰撞
重读《指南》,并提出了本次教研的主要方向:①根据《指南》科学领域目标,各班审视班级动植物角的环境创设,存在哪些问题?②动植物角区域规划及材料投放该如何调整?
(三)达成共识
1.坚持儿童立场,创设幼儿能参与的动植物角,应该让幼儿走得进,看得清,够得着,与植物亲密接触,在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中获得相关经验。
2.追随儿童视角,创设幼儿感兴趣的动植物角。
3.尊重儿童童趣,创设支持幼儿持续探究的动植物角。
(四)教师困惑,现场研讨
各年级组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开展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小班组困惑:幼儿执着于浇水,植物种类多小秧苗区分不明显,不易于观察。
研讨结果:
1.要特别关注幼儿如何给种子浇水,并提醒幼儿记录浇水的次数,帮助幼儿发现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提供一些可以水培的“成品”植物,如土豆、蒜、萝卜、芹菜等,较土培植物需水量多,满足幼儿浇水兴趣,又特征明显符合小班幼儿认知,初步了解植物的部分特征,观察植物的生长方式。
3.提供生长变化快、易于幼儿观察的动植物,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中激发探究的兴趣。
中班组困惑:动植物存活时间短,如何提升幼儿观察的持续性?
研讨结果:
1.师幼共同了解动植物的习性,掌握规律。
2.从主题课程中发现兴趣点、从偶发生事件中拓展生长点,在老师的支持下开展观察动物习性、制作植物标签、测量高度、进行花朵变色小实验等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大班组困惑:植物缺少光照,可利用空间小。
1.进行生命教育,了解动植物生长需要的要素。与幼儿探讨解决办法,每天将动植物移到班级内有阳光处,同时培养幼儿任务意识。
2.调整班级位置,下学期托班与果果班对换。
一花一木一世界,一角一落皆教育。赵园长结合老师们的研讨交流,对本次动植物角创设研讨活动进行综合性点评。
一个坚守儿童立地场,邀请儿童参与精心设计的动植物角,才会由内而外地表现出对儿童的尊重,市幼二园全体老师将持续关注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发现儿童的问题和困惑,与幼儿共同创设出真正的适合幼儿、幼儿喜爱的动植物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