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作为一门深邃的艺术,它以立于美为核心,感于情,悟于德,通于智,和于心,稳于意,践于行。音乐之美,美在能超越种族、语言、年龄的隔阂,触动人们的心灵,成为人与人沟通情感的桥梁。自古以来,教育离不开音乐,源自心灵的音乐,能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桥梁。
为了落实“双减”,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振奋学生精神,活跃校园氛围,推进学校美育教育发展,景县留智庙镇教委积极落实教育局领导推行的“大课间活动”和“课前一支歌”的工作部署。让美妙的歌声在校园飘荡,让纯真的欢笑乘着歌声的翅膀飞扬。
一首好歌,往往令人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唱好课前一支歌,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振奋学生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为老师进入成功的课堂教学作好了精神上的准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首好歌,往往就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词意境优美而深邃,语言凝练而典雅。唱好课前一支歌,吟咏这些优美的诗句,必将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并帮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进而孕育孩子们纯美的人性和情怀。
一首好歌,往往直达人的心灵,触发人最美好的情感。唱好课前一支歌,在诗意的语言,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情感熏陶下,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
好的音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润泽心田的教育。借助音乐的力量,可以对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潜移默化的感化,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一首《国际歌》可以使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团结起来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浴血奋斗;
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则点燃了中国人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的热血激情。
01:19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这首奋发昂扬,鼓舞人心的老歌曾经激励着六七十年代的青少年砥砺前行,如今乐声响声也必将激励着这一代青少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图强。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写字要用心,做人要真诚,一点一提,开头要紧,横平竖直,堂堂正正……”中国人发明了汉字,汉字润育了中国人的底气骨气。歌声唱响,学生们个个挺胸昂头,精神抖擞,气势昂扬,在婉转的歌声中,小小少年们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们美丽的祖国》《歌唱祖国》《祖国祖国我爱你》《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一首首爱国励志歌曲从孩子们清纯、稚嫩的歌喉中深情抒唱,小小的少年,大大的理想,爱国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中萌芽破土,充满力量。
《让我们荡起双浆》《红星闪闪》《小鸟小鸟》《童心向党》《乘着歌声的翅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一首首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围绕红歌、感恩父母、健康向上、催人奋进、充满正能量的歌曲在校园上空回荡,像甘泉,如春雨,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灵。
“课前一支歌”活动的开展,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校进行爱国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的新阵地,落实了课改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稳定了学生情绪,缓解了学习压力,陶冶了学生情操,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热爱美、追求美的目标,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首首歌,让人轻松愉悦,精神饱满;
一首首歌,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课前一歌展风采,陶冶情操振精神。让书声、歌声、笑声充满阳光校园,让欢快的育人之歌沁润童心,让孩子在愉悦的歌声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