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很暖 微风不燥 有你真好
——本学期第八次沟通

如果再飞
创建于04-18
阅读 11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偶尔总有家长会问我一个问题:“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我会反问他们:“你爱读书吗?”聪明的家长会看出我问题中的陷阱,然后给出肯定的答案。而我则会抛出第二个问题:“你是爱读书还是尊重读书?”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千百年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们天然地把读书视作一种崇高的行为。我们尊重读书人,尊重读书这种行为,认为读书是一种高尚的、优雅的活动。但这仅仅是“尊重读书”而不是“喜爱读书”。

很多家长往往把这两个概念混淆,认为“我知道读书是一件好事”就等同于“我喜爱读书”。其实这两者截然不同。

古人认为的“读书”主要是读四书五经,通过读书出仕,身列天子门生,定国安邦。而今天的“读书”除了是考学的路径之外,也是充实自我内心世界,开阔眼界的课余、业余活动。既然是一种课余、业余活动,那就必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读书,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选择。它既不比看短视频、玩游戏高贵,也不比欣赏古典音乐浅陋。

当然,“尊重读书”这种态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有时候,家长会因为这种“尊重”,把读书这种行为“神圣化”。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标志就是,家长往往会把读书变成一次“任务”。

“读完这本书,你一定要从中学到些什么。”这是很多家长在孩子们阅读前就提出的要求。殊不知,这个要求就像一盆冷水,把孩子们那些刚刚想要阅读的小火苗浇灭得一干二净。其实阅读更多的是享受阅读的过程,体会那些精妙的文字,体验那些未曾经历过的人生。真正的心有所得,其实反倒是在读书之外,与生活相印证之后才会绽放的花朵。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要急着让孩子从书中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先和书籍成为朋友。我想这也就回答了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

那么如何让孩子和书籍成为朋友呢?首先,不要把读书变成一种“任务”。因为一旦成为“任务”,往往就会引出另一个词——“应付”。

举一个很常见的错误行为,有些家长会在一天中拿出一段固定时间要求孩子读书。假设是在20:30—21:00这个时段,那么从20:30开始,孩子捧着书本唯一会去做的就仅仅是等待时间赶快前进30分钟了。这期间,相当一部分孩子会把注意力更多投放在时钟上,而不是书籍上。甚至有些孩子会偷偷调快时钟,以求更早地结束这次读书。

清朝的石成金在他的笑话集《笑得好》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子喜游荡,不肯读书。其父怒,闭一室,传送饮食,教令眼睛仔细看书,心思仔细想书。如此用功,自然明白。过了三日,父到房内看其功课,子对曰:“蒙父亲教训得极妙,读书果然大有利益,我才看得三日书,心中就明白了。”父喜问曰:“明白了何事?”子亦喜曰:“我一向只认这读的书是用笔写成的。仔细看了三日,才晓得一张一张的书都是印版印成的。”

从这则故事里不难看出“儿子”在这三天里的确是在“看书”。但他看的仅仅是书的表面,而不是内容。其实对于很多在规定时间内打熬时间的孩子来说,他们眼中的书,有时候就是一张张印满了花纹的纸。他们摆出读书的姿势,盯着书页发呆,定时翻上一页,但丝毫没有获得书中的信息。家长本意是让孩子读书,结果却成了大把地浪费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我甚至会建议家长们用这个时间和孩子们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防止以上的情况发生,家长一定要尽可能“弱化”读书是任务的感觉。建议家长不要“规定阅读时间”——至少不要通过口头规定。在每天一段相对固定的时间,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去读一会儿书,但一定不要说“从什么时候读到什么时候”,改用更宽泛、模糊的时间来要求效果更好。

为什么要说“相对固定”的时间呢?就算家长嘴上不说,但如果严格遵守每天都在某段时间读书的话,孩子很快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隐形地成为了一种“任务”。家长大可以今天定下读书时间为“7:53—20:21”,明天定下读书时间为“20:10—20:36”,时间相差几分钟没关系。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孩子当天的情况增减读书时间。如果孩子读得津津有味,那么不妨让他自由自在地读下去,并且可以在事后夸奖一下:“你看,你今天读得真投入,把时间都忘了。”同样的,如果孩子今天毛躁,那么可以适度提前结束。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读不下书,就和他产生争执,甚至争吵。

因读书而产生争吵,无论哪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期望见到的。争吵中,如果孩子“胜利”了(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很多),那么今后在读书这个领域里,家长的威信必然会降低。如果家长“胜利”了,孩子不仅会挨一顿训斥,还往往会被迫完成接下来的读书任务。这就无形地把读书这件事摆到了孩子的对立面。孩子会把自己的遭遇归咎为“书籍”,从而间接地更加抵触阅读这件事情。

我常和家长朋友们说:“就算孩子不能和书籍成为朋友,那也至少不要让他们成为敌人。”目前国际上推崇一种称作“自由自主阅读法(Free Voluntary Reading)”的读书方式。这种方法就是强调“没有压力的阅读,没有任务的阅读,没有课后练习的阅读,不需要考试的阅读,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的阅读方式”。不难看出,这种阅读方式旨在让孩子从“任务”中解脱,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和书籍成为朋友。

在书籍的选择方面,家长也需要一点“艺术”。想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一定要从他们感兴趣的类型入手。

可能因为读书这件事听上去和语文学科关系更紧密,所以家长们在选择书籍时,往往会偏向文史类的书籍,比如名人传记、名著等。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文史类的内容,相当一部分孩子更喜欢自然科学。所以这就需要家长平时多多关注孩子的阅读偏好。越是在刚开始阅读的阶段,就越要提供种类更加丰富的书籍供孩子们挑选。然后观察孩子的阅读偏好,再慢慢调整书籍类型。孩子的阅读喜好是多种多样的,千万不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别人家孩子的阅读书单”。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跨年龄阅读。经常能看到针对某个年龄、某个年级的推荐书单。但我一直认为,这种书单的标题中必须加上“参考”两个字。孩子的阅读能力不尽相同,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做出调整。

有些孩子喜欢阅读,可以让他们提早接触部头更大、内容更深的书籍。但有些孩子对阅读兴趣不高,相对于纯文字的书籍,他们更喜欢阅读漫画、绘本——这个时候家长也一定不要用“你都多大了,还看这种书”来阻止孩子。在今天,书籍品类是极其丰富的,任何一种书籍形式都有大量对孩子有益的内容。而且这些漫画、绘本类书籍还能提升孩子的审美品位,这是纯文字书籍所无法取代的。

最后我想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的陪伴也是必不可少的。

许多家长要求孩子去读书后,往往就把孩子放在一旁,甚至把孩子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听之任之。更有甚者,孩子在一旁读书,家长自己打开电视、手机,还任由里边的声音大声播放出来。这种情况下,孩子会产生一种“自己被抛弃”的孤独感,认为让自己读书只是大人想摆脱自己的一种方法。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个行为。

孩子读书时,家长最好就在其附近两米左右的地方。这样既不会打扰孩子读书,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我就在你身边”的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在陪伴期间,请家长们一定不要做“在孩子看来比读书更有趣的事情”,比如玩手机。否则,这会大大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孩子会对家长提出质疑:“既然读书这么好,为什么你不读书?”因此,推荐家长做一些和读书近似的事情。比如做一些文案类的工作,或者也拿起一本书读一读。

还有一种陪伴,是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分享各自的感悟。当然,这个对话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双方只是交换自己的想法、感受。当想法、感受不统一时,家长也千万不要将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孩子,而是保持一个开放、自由的讨论环境,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想法。有时候,孩子们的想法真的会给成年人带来新的视角。而且,这种畅所欲言的交流也是一种难得的亲子时间。对孩子而言,愉快的气氛会让他对读书产生愉悦感,增强他们对表达的渴望,也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对家长而言,这样的经历必将成为今后的美好回忆。

读书,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是一种生活的选择,但它一定不是一项“任务”。想要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请陪着孩子一起和书籍成为朋友吧。

🌸 🌸 离校周五:校车16:30

                             自接16:10

          返校周一:校车6:30

                            自送7:15前

🌸 🌸下周召开运动会,每位同学都穿舒服的运动鞋,并准备斜挂式水壶和遮阳帽,返校带来。

🌸 🌸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制作班级加油牌,返校带来。

🌸 🌸方阵同学周一返校就化好妆,女生丸子头,上午彩排,下午正式开幕。

🌸 🌸下周在校为八天,酌情给孩子带生活用品。

🌸 🌸带回去的“第22届春季运动会家长知情同意书及学生自愿参赛责任书”,家长认真阅读后按要求签字,返校带回。

🌸 🌸 请遵守校园行车秩序,带好蓝卡。

🌸🌸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注意饮食,健康成长。

🌸🌸 关注时事,专注阅读。

🌸🌸 勤剪指甲,讲卫生。

阅读 11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