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主题:风筝带我去旅行
课程时间:2024年4月15日至19日
班级:大一班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 高鼎《村居》
春光和煦,草长莺飞,春风拂面,自由奔跑。当色彩斑斓的纸鸢与春天相遇时,当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与这些小小飞行使者相逢时,又会编织出怎样令人陶醉的故事呢?当风筝遇见春天,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很多小朋友周末的时候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放风筝,孩子们走进教室,三三两两的聊起了周末的快乐时光。王嘉艺说:“周末爸爸带我去很远的地方玩,我们还放了风筝,风筝飞的好高好高,最后线断了,风筝就飞走了。”她的话瞬间让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我爸爸能把风筝放得很高”“我妈妈给我买了爱莎公主的风筝”,孩子们对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想放风筝,在交流的过程中,没有放过风筝的小朋友也对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从幼儿对风筝的兴趣点入手开展了关于“风筝”的课程故事,和小朋友一起探索风筝,我们与风筝的邂逅就这样开始了!
根据孩子们的疑问,从孩子们对风筝的兴趣点入手,关于风筝,我们知道的还很少,带着好奇心,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一起去寻找、收集关于风筝的资料吧!小朋友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生活中的风筝各种各样,有很多小朋友喜欢动物形象和动画片里的人物形象:但是形状不一的风筝,它们的构造是一样的,都有骨架、提线、风筝面、放飞线、飘带。
课程开始,我先让孩子们观察绘本中的内容,绘本中都出现了什么样的风筝,孩子们兴奋地认出了金鱼风筝、蝴蝶风筝等,我又提出疑问❓你还见过哪些风筝?你知道那些风筝叫什么吗?风筝只有一个名字吗?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着自己见过的风筝,随后我们一起观看了绘本故事里不同形状和图案的风筝以及它们的故事。风筝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放风筝是自古以来人们所喜爱的活动之一。
“老师,什么是纸鸢?”
“纸鸢就是风筝啊!”
“那风筝为什么叫纸鸢呢?”
小朋友对纸鸢充满了好奇,于是讲述了纸鸢的由来以及故事,小朋友们了解了纸鸢的历史,知道了纸鸢的别名又叫风筝。
回家后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们也进行查阅书籍或是借助网络,了解风筝的起源:原来在我国古代就有风筝啦,风筝最早起源于中国,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哲学家墨子木头制成木鸟,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子的风筝材质。再到东汉时期,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老师带来了风筝图片,孩子们都好奇的讨论欣赏。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风筝有着不同的形状和图案,而且大小不一,有的风筝还有尾巴,而且风筝左右两边是相互对称的、上下平衡的,这样有助于风筝在空中保持平衡。
风筝由骨架、风筝面、尾巴、提线组成。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燕子、蝴蝶、龙形、蜻蜓等形状。
孩子们对天上飞的各种各样的风筝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引导孩子们的讨论过程当中,大家发现了风筝种类繁多,颜色造型各异。通过多媒体资源,幼儿欣赏了各种各样的风筝,感知了各种风筝的外观、结构的不同处与相似处,对风筝的五大种类有了直观的了解,满足了好奇心并充实了前期经验。
风筝有风,我有快乐,美妙动听的歌声,随歌声舞动,一起用心欣赏,感受。天空那么大,大海那么深,去飞去飞吧我的小风筝……
认识了风筝,了解了风筝的构造后,更加按捺不住对风筝的渴望,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开始了“设计风筝”之旅。来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纸鸢吧!孩子们发挥想象,大胆创意,在绘画、拼搭的过程中感知风筝的结构特征。
“我喜欢红色的”
“我喜欢蝴蝶风筝”
“我要做一个特别的风筝。”
在温暖的春风中,一只只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纸鸢不断升腾于天空之间。我们手握彩线,牵引着自己心灵中的飞翔之梦,在欢笑声中竞相展示自己的放纸鸢技艺,互相比拼谁能将纸鸢放得更高、更远!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从话题的产生,到收集与风筝相关的信息,从制作出来体验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学习,伴随着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勇于探究、大胆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了新知和成长。
我们的故事还未完,未来将会更美好!
通过这次班本课程风筝带我去旅行的活动,小朋友们了解到风筝的起源、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古老而有趣的玩具。同时,还会学习到风筝的种类和结构,掌握制作风筝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这个课程,小朋友们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并在户外放飞。在风筝的带领下,你们将会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与惊喜。同时,这也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你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成长与进步。在放飞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风筝带来的乐趣,还观察到风筝的飞行原理,体验到空气动力学的奥秘。
撰稿:李慧娟
初审:吴双
终审:赵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