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书海探珍宝   智慧灯火照学子——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有感

创建于04-18
阅读 7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育者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而阅读作为一种美妙的灵魂之旅,将在教师心灵的田园中播种出丰收的智慧之花。让我们跟随书籍的轻翻声,进入心灵的花园,聆听智慧的低语。

作者:吴晓乐

关于本书

成长是写不完的话题,亲子是扯不断的关系,每一个人,最开始接触的世界的窗户都是自己的妈妈。

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书便是关于成长与家庭关系的九个故事。“我”是一名家庭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家长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伤害孩子一次又一次。这些故事里的母亲,形象各异,但是她们都是以爱为名的刽子手。她用体罚去惩戒儿子不够优秀的成绩;她将自己的枷锁紧紧套在孩子身上;她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甚至翻看日记与手机;她将孩子视为自己开启新生活的负担,于是选择了抛弃。

她与他斗争,她胜出,他失败。但是,她真的赢了吗?

书中没有刻意的“坏人”,甚至更多的是“可怜人”。他们放弃自己的事业只为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他们举家搬迁只为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他们省吃俭用只为孩子能进贵族学校。

走进故事中所谓的失败者,踏入他们的青春,没有和解,没有完美,有的只是他们失去了自己,他们被打造成父母所期待的那样。

现实不是小说,小说的结局都是和解与释然,然而现实中这些孩子无论他们在世俗认定中的成功或失败,他们的生命,都烙印着斗争过后的伤痕。《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无意激化亲子之间的矛盾对立,而是一座桥梁,让双方的心结与无奈都被看见。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如何去爱。

我的感悟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一直很忐忑,之所以说忐忑,是因为我想知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该如何引导我的孩子们,走进他们的内心?遇到观念不一致的家长我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教育的本质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败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整本书的九个故事都是作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孩子的心理进行阐述,以她独特的视角看到的孩子和家长老师见到的角度完全不一样。相信绝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只是希望他们健康快乐的长大,但是在教育的这场马拉松跑道上,很多家长跑着跑着就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以至于偏离了最初的方向,甚至走向悬崖。故事里的孩子被父母无死角监控,使用暴力手段,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人物品……久而久之孩子丧失了自己的想法,仿佛机器一样按照父母的指令去学习,去交朋友。每个故事折射出的心理问题都不同,故事中的孩子、家长无一能全身而退,都带着一定程度的伤痕走出自己的童年,如果我们带着好奇和理解去看待孩子的各种行为,或许就不会单纯的用“好与不好”来评价他们。正如作者在序言中说到:每一则故事都是一场生命的恶斗,每个孩子身上都烙印着奋战过后的伤痕,他们都有哀伤的灵魂。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每位家长的标准不同,是对是错,只能自己取舍,有些爱可以像练习曲一样在一遍一遍的演练中逐渐完备,然而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允许有练习,因为至亲的爱虽然很牢固,但带来的伤痛也很顽固,父母每一次错误的爱的试验,都可能给孩子烙下永恒的暗影,埋下随时会引爆的炸弹,但是我们需要的始终都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啊!我们都是从孩子长成大人,家长对孩子的爱不应该用“为你好”来绑架他们,爱与善良是一种能力,而不是情绪!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尊重和认可孩子的天赋,双向的爱和自由才能实现良好的教育。读完整本书,讲实话我并没有得到我在刚开始提出的几个问题的答案,只是从这些故事里听到孩子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避免一些教育上的失误。在教学工作中,我常常惊讶于小朋友的“会看眼色”,也由此反思自己与孩子们的相处方式,小朋友的认知有限、表达能力有限,但他们是天生的感受家,我们通过各种感官、行为、语气表达出来的意思会穿过层层伪装,穿过身体,直击孩子内心。我想,用心感受,用心相处,用心教育,不让教育变质是我们唯一应该做的事。

推荐理由

本书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使我们思考家庭关系这个永恒话题。

人和人的沟通和理解是困难的,是需要一辈子去琢磨的事。同样环境下长大的姐弟,也会冲突不断,何况陌生人结成的夫妻,以及第一次做父母的他们。如何带着差异相处,如何与孩子和平共处,这是一门技艺,需要花心思长期打磨,不仅是孩子,身为成年人的我们也需要学习。

这些故事之所以存在,是期待我们去凝视一个初衷,静下来,好好想想,把小孩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初衷。

如《一脉不相承》中的茉莉所言,事情的最初,我们要的只是孩子健康、快乐,最后我们的期待却无限制地扩张开来,于是伤害就无可避免,我们也失去了凝视孩子的初衷。

日常阅读摘抄

书香飘逸

智慧燃放

阅读之光照亮前行

智慧之花开满人间

让我们用书香润泽教育之田

共谱教育旋律的篇章

文字:杨雅楠

图片:杨雅楠

阅读 7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