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 “不老”之谜,共建和谐家园‘密云区中学课程建设研讨活动在不老屯中学顺利开展

不老屯中学徐云云
创建于04-18
阅读 16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强化生态文明意识,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依托地域资源优势,提升跨学科育人实效,2024年4月17日,密云区不老屯中学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主办,不老屯中学承办。密云区教委中教科张余老师,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课程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艳秋、国萍老师,40余名校长及教师代表,以及不老屯中学12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走进国家天文台,探索天文奥秘

        首先,同学们通过分组组装望远镜,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以及国家天文台所用望远镜的种类。然后进一步思考:国家天文台在此选址的原因以及国家天文台承担的探月任务有哪些。通过小组激烈的讨论和老师精彩的讲解,同学们对天文望远镜和国家天文台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接下来,同学们认真聆听国家天文台刘站长的科普讲座。刘站长详细介绍了国家天文台密云站的诞生、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使用、密云站承担地面应用系统任务数据接收、嫦娥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等。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神中无不透露出对航天事业的好奇心和对天文探索的向往。

        讲座结束后,初一年级刘艺龙发表感言:“我是学校天文课程的成员,在课上了解了一些天文方面的知识,但是从来都不知道家乡不老屯的天文台这么高大上!它承担着如此重大的探月任务。我想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也能成为一名天文工作者,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贡献。”

寻迹“不老”村落,描绘魅力家园

        在从国家天文台向黄土坎梨园出发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不老屯地区局部手绘地图,在图中设计、绘制行进路线,并进行讲解说明。学生通过寻找路线,提高了学生实践和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在路线选择好后,同学们通过指南针来辨别密云水库、黄土坎梨园的地理方位,提高了学生野外求生的本领。

        在行进过程中,初二年级周康琦、张颖、初一年级的彭佳一以导游身份为大家介绍了不老传说“王志遇仙”的故事、万亩板栗园、云峰山、黄土坎梨园等,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丰富物产。同学们也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言语中充满了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欣赏万亩梨花,览尽“不老”之美

        行至黄土坎梨园,学生置身梨花海洋,在得天独厚的实验基地,同果农一起将授粉、培育等生物知识与梨树生长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一边赏花,一边依照梨花标本量规,将梨花小心制作成最高级的“梦舟/揽月”级标本书签,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置身万亩花海,解密“不老”之谜

        同学们根据前期的调研报告,分析黄土坎的地形、气候特征和黄土坎鸭梨被称为“梨中之王”的原因。“黄土坎鸭梨折光糖含量在 13%以上,最高可达 20%,远远高于其它地区梨的平均含糖量,堪为第一。”,“这里水源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等等,同学们分析的头头是道。

        在梨花的光影间,同学们带着最新的活动收获,结合前期对不老屯北香峪村107岁长寿老人的采访结果,联系《北京市密云区“长寿村”人居环境与健康关系调查》,分组讨论出了家乡居民“不老”的秘密:“水质丰富优质,地下富含麦饭石,所以长出了“贡梨”级别的黄土坎鸭梨!”“全镇都在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区内,空气负离子含量颇高,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保持积极向上、乐观从容的心态”, 言语间,同学们不无表现出激动之情,愈发坚定了“守护生态就是守护家园”的信念。

走进绿水青山,倡导文明之风

        结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各抒己见:“我认为我们应该多运动,多吃蔬菜”,“我认为应该合理利用手机,保护我们的视力”“多吃粗粮,不能暴饮暴食”,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同学们提出要在生活中要养成生态文明习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我们的碧水蓝天,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同学们结合教师讲解,深思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理解。“我们要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我们要节约水、电,节约能源”,“我们不能乱砍滥伐,要保护我们的生态”,同学们坚定了自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决心。

        最后,教师发出环保倡议:绿水青山凯歌而行,金山银山同心逐梦。同学们纷纷在环保倡议条幅上签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歌颂“不老”之美,践行生态文明

        为了进一步探寻“不老”之谜,同学们也精心准备了节目,来歌颂“不老”之美,践行生态文明。同学们通过诗朗诵《只此青绿》、合唱《上春山》、课本剧《不老赞歌—我心中的桃花源》来歌颂家乡之美。“原来我的家乡还有这么多神秘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探索,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建设美丽家乡,践行生态文明。”返回学校后,初二年级的学生朱馨何说着自己的感受。

        汇报总结阶段由教师研修学院课程建设办公室国萍老师主持。首先,不老屯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做了《做真实任务,让学习真实发生》的报告。李校长从综合教育改革的路径、课程实施、特色课程、跨学科主题课程四个方面展开。李校长提出:“一直以来,学校都在努力摸索跨学科课程如何具有区域特色,在学校、在课堂如何落地,力图在跨学科课堂上建立学生与真实世界、知识世界与科学家世界的链接。”

        不老屯中学陈明月老师做了《融通活化,建设有风景的育人之路》。她提到:在跨学科主题实践过程中,要做到四方面:第一,“融”:融入思想、情感与技术;第二,“通”:联通场域、年级与学科;第三,“活”:激活教材、课堂与思维;第四,“化”:深化知识、品格与行动。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引领,学生聚焦不老屯地域内的资源,力争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为旅游休闲和特色农业献计献策,为建设“美丽富裕、平安和谐”的不老屯贡献力量。

        接下来,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课程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艳秋做了《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区域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张主任说:“老师们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主动尝试‘跨出校门两公里’,让教育目标升级、教育内容迭代、教育方式转型,寻找课堂教学更多的可能性,强化知识在学生生活的综合应用,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让区域特有的新质生产力与教育实现双向驱动,增强育人实效。”

        最后,密云区教委中教科张余老师做总结发言。张余老师对学校承办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希望:希望各个学校都能有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思维方式、生态实践能力,使广大中学生成为区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

        通过本次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探索不同学科进行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途径和方法,提升各学科在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中协同育人的实效性,让学生感受和领悟到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意义,使新方案、新课标的理念在活动中得到落实。此外,让学生对家乡常见的事物有更深层次的认知,通过活动过程中的实践体验,认识到保护身边的美丽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厚植家国情怀。

        在本次‘探寻“不老”之谜,共建和谐家园’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精彩的作品也涌现出来。他们通过丰富的课程,以最昂扬的姿态,做有底气披荆斩棘,有勇气笑对人生的少年。

撰稿:徐云云

照片:佟凤娥

审核:汪   飞

阅读 16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