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时间:2023年11月22日
李仕贤老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及学情,进行了整单元的作业设计。本单元作业将单元课时内容与探究实践活动进行融合贯通,关注学生年龄特征,突出了做作业“动”与“静”的过程,体现单元知识作业的结构化,注重对知识本质的深拓理解,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李仕贤老师从以上3个方面讲教师如何设计作业:
多样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必须要先让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参与到作业之中来,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思考问题。首先,教师在设计大单元作业时可以从丰富其形式上入手。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个性特征以及实际需求,转化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固有认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的作业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其次,除了单人完成作业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多人共同完成作业,完成地点也要延伸到校外,使学生不再认为数学作业是负担,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渐进性原则
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挖掘其发展潜力,使学生能够在现有的水平上进一步地实现发展。对于教师来讲,我们在设计大单元作业时,要由简到难,作业形式也可以先从选择、填空过渡到应用题,使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消化课堂中的知识点,高效完成课外作业。同时作业设计还要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设置一定的提升空间,利用层次化作业使得不同的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这样既可以保证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差等学生“吃得消”,又能体现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出渐进性原则的积极作用。
适宜性原则
为了能够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如何能够掌握大单元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成了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数学作业,使得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自己的课余兴趣爱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两方面发展。其次,教师还要精准掌握作业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完成作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避免学生因难度过大而对数学失去兴趣。
在传统观念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总是习惯于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的管理,采取同样的标准进行单元作业的设计。这种方式会使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能力逐渐拉开距离,反而不利于教师的管理。为此,教师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上科学布置分层作业,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完成作业,并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的形式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师需要明确一点,数学单元作业形式不只纸笔作业一种,要不断地创新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可以适时地设计一些实验调查类作业,成立小组,使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其综合能力。
在传统观念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会忽略数学学科的实用性与工具性。久而久之,在这种影响下,学生便会忽视数学学科内在的价值与现实意义,不利于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可以将作业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作业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会主动地对数字背后的原因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学科的工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