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引领促提升,共研共进共成长———热水小学骨干教师教研活动纪实

热水小学hr
创建于04-18
阅读 31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平台,让教研服务于教学,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助推教学质量提升。热水小学骨干教师分别于4月16日——4月18日出示范课。学校相关领导及本学科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教研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由教导处进行统筹,根据我校情况制定方案。以“骨干引领促提升 ”为主题,将聚焦课堂,通过观摩、评课的方式,助力我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教师展风采  课堂来展示

孙佳新老师的《田忌赛马》为统编教材五下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教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两个,其一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二为“根据情境编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本课教学,结合“田忌赛马”这一经典故事的发展和演变,认识“情节的转折”,结合人物的对话,探寻言语背后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中所说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两个目标同时能抵达的前提下,教学中侧重“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这一目标,带学生在言语理解和体察中,感受言语背后的思维之趣,进而在心中树立起人物的形象。

        王亚杰老师结合教材创设的情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数量之少,联系生活,调动了学生的学生兴趣,也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爱心。课堂上带领学生探索并掌握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深刻理解三位数减两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算法, 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就够减,由此也延伸出四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从小锻炼学生说算理的能力,锻炼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不怕错的勇气,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的能力。

本节课宁晓雨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寓意。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宁老师以提问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的内容当中去,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设计一个一个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带入更深层次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读、说、问、演等环节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深刻地明白寓言故事里所蕴含的道理。

        张晶晶老师的这节课《读懂彼此的心》选取了家庭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情境,着重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理解家人的想法,用心体会家人的爱,并与家人积极地交流、沟通。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家人的“闪光点”,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家人的理解、尊重,同时鼓励学生为实现家庭关系的和谐而努力。反之,张老师通过本课前调查和课上反馈,发现学生对父母有成见,不愿和父母沟通,遇到问题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不太能够理解父母,很难进行有效沟通。希望能多教会学生一些沟通技巧,最后发现,其实技能相对而言属于锦上添花,理解才是一切沟通的基础。课堂上,学生愿意积极沟通,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来反思自己平时和家人沟通中的不足,收获了很多。

00:16

        吕媛媛老师的《这是什么》是一首短小的儿童谜语歌曲,2/4 拍,歌曲富有童趣,它运用了“嘀嗒嘀嗒”和“当当当”象声词,形象的表现了闹钟走动的声音,接着它以猜谜的形式“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道出闹钟的样子和用途。歌曲欢快活泼,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们来演唱,孩子乐于学习。

        同学们都非常积极的回答,然后通过聆听歌曲,对比两处“当当当”的音高不同,来解决难点,同时通过听老师按节奏读歌词来解决附点音符的用法,学生很自然熟练的学习了歌曲。在歌曲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聆听音乐的习惯,律动编创融入歌曲的学习中,也能极大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分小组合使用双响筒、三角铁乐器为歌曲伴奏,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学生间的感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孩子们在音乐实践中实现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提高集体荣誉感。

00:08

        本节课孙鹏鸿老师创设多重情景,拉进学生与文本距离,安排了学生课堂上吹肥皂泡的实践活动,为下文理解肥皂泡的美丽做了铺垫,用视频和音频把学生带入肥皂泡的世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领会作者愉快的心情。本文的重点是理解描写肥皂泡样子的词语和句子,并能体会其用法的精妙,为了解决这一重点,孙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吹起来的肥皂泡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抓住了“轻清透明、玲珑娇软,颤巍巍”等重点词语,了解到肥皂泡的美丽,从而体会到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之情和冰心奶奶笔下文字的无限魅力。

00:07
00:10

        冯晓梦老师的《What do you do on Sundays?》这一课主要学习不同季节人们的活动。在前一模块学生已经学过一周内人们的日常活动 ,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课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而且学生容易对这一课产生兴趣。课前冯老师设计了复习短语的环节 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新授过程中冯老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经验自然说出本课的句型。之后又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拓展,进行语言运用训练,学生表现积极,很顺利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程鹏老师的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于是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讲桌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通过对书中示意图的研究,学生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了较直观、清晰的认识;又通过两个活动:(1)将杠杆的概念进行推广应用,引导学生分析了用撬棍撬窨井盖、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2)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在合作实验中,意识到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出了杠杆工作的原理,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发展了实验探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研明方向  潜心再出发

张杰主任针对本次教研活动中的互动和呈现、知识点的引导、教学细节、对文本分析、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点评,也给大家提出来许多教学建议,指明了今后努力方向。让所有教师受益匪浅。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

阅读 31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