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得寒热真面目   须在指下见真功

史更五整理
创建于04-18
阅读 3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4.14 王俊孝老师伤寒论讲座侧记

     

         中医医生看病先审察人体机能的阴阳。如果寒热辩错,诊断与疗效便失之千里。

       在这里,王老师举了两个例子,70年代自己接诊的一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女孩,全身疼痛,大汗高热40余天,脉若游丝。诊断为体内有大寒,经使用大剂量附子治疗,一剂药体温恢复正常;第二个例子:郝万山老师请胡希恕会诊一个白血病患者,问喜欢喝热水还是凉水,患者回答喜喝凉水,看似热证。端来一热一冷两杯水,让患者自己取水喝,结果患者手一碰到凉水杯就缩了回去。人体本能的反应是恶寒。胡希恕老师判断该患者是大寒证。

       热证的脉象是滑脉数脉。寒证的脉象是沉脉细弱脉。所以说指下辩脉的功夫更能得到患者身体寒热的真相。

       桂枝汤初探

         治疗时干呕是客证,不需要加消化药单独用药处理。胃气虚干呕,胃气实后自然不再干呕。这是和时方的重要区别,也是经方纯正与否的标志。

            讲解桂枝汤中每味药的含义。        

      感谢王老师的精彩授课。每次听完王老师的课,都会使我们学习经方使用经方的自信心得到进一步提升……

      因为热爱,我们聚在一起,学习经方,传承经方,发扬经方。

      欢迎您加入万福堂经方传承基地学习交流,共同提升,共同进步!

阅读 3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