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你好“蛙”

胡雪梅
创建于2024-04-18
阅读 21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初遇蝌蚪

面对可爱的小蝌蚪,孩子们都十分好奇,我们提议,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蝌蚪。我们与蝌蚪的故事就此开启……

缘起思考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小蝌蚪小巧可爱的外形,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借此机会,我们追随孩子的兴趣,以“小蝌蚪”为主线,为孩子创造探究的条件,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究,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体验发现的乐趣。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行动能力,我们预设了如下课程网络图。

寻找蝌蚪

带着好奇心,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小蝌蚪的踪迹,并把自己捉到的小蝌蚪带到了幼儿园,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蝌蚪,我们制作了《小蝌蚪知多少》的调查表和小蝌蚪观察记录表,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征对蝌蚪的了解。

我们的思考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大自然以无比宽广和慈爱的胸怀,无时无刻不在向幼儿献出妙趣横生的礼物。所以,本次课程故事开始前,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小蝌蚪,在寻找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小蝌蚪生活在小溪边、小池塘等地

认识蝌蚪

观察是探究问题的重要前提,幼儿带着问题有计划的观察,不仅有利于提高观察能力,还能让他们在观察中自主找到答案。‍

观察:蝌蚪长什么样?

赵玉麒:小蝌蚪的脑袋是圆圆的,尾巴是细细长长的

王雨琦:小蝌蚪黑黑的,和好朋友在一起,一群一群的。

方亮:小蝌蚪游动的时候,尾巴弯弯的,不动的时候直直的

王杨沐清:小蝌蚪不是只有黑色的,还有棕色的呢!

在近距离的观察中,孩子们不但发现了蝌蚪的外形特征;圆圆脑袋细尾巴,身穿黑衣游呀游;还发现了蝌蚪小小的眼睛和嘴巴,知道了它们喜欢和朋友在一起,成群结队的游玩。

00:39

我们的思考

小蝌蚪的一切都让孩子们觉得新鲜好奇,教师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支持幼儿观察、记录,运用气泡图的方式帮助他们梳理蝌蚪的外形特和生活习性。

探秘蝌蚪

通过观察讨论,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但对于他们来说小蝌蚪身上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纷纷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关于蝌蚪的问题:

                    在桶里面小蝌蚪能长大吗?

                    它们喜欢住在什么地方?

                     蝌蚪长大了是什么样的?

                     怎样照顾蝌蚪?

                     水脏了该怎么办?

    于是,我们把小蝌蚪请到了小二班,方便孩子们继续探究更多小蝌蚪的秘密。

饲养:蝌蚪吃什么?

00:17

面包 ?米饭?树叶?饼干?


照顾:照料小蝌蚪的日常

1.观察

2.换洗

我们的思考

       看到孩子们已经不满足对于表面现象的观察,而开始对事物的细节和发展变化以及背后原因产生探究兴趣,我们感到很惊喜。

      但小班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与思维能力的限制,无法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阶段,家长与教师要对幼儿的行动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喜欢蝌蚪

我们欣赏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的故事,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经过,初步感知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02:11

鲁墨乘:原来小蝌蚪是先长出后腿才长出前腿!

余子琪:小蝌蚪的腿长出来以后,小尾巴就慢慢变短了

张锦泽:圆圆的长的像果冻里面有黑点原来是青蛙的卵

00:14

表现蝌蚪

美术:《池塘里的小蝌蚪》

在对蝌蚪逐渐深入的了解中,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有增无减,每天早上入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小蝌蚪。他们也尝试用画笔表达对蝌蚪的喜爱。

00:15

我们的思考

《指南》中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子目标要求“幼儿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3—4岁幼儿应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

我们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创意美工活动中让幼儿一起合作绘画、制作。孩子们设计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小蝌蚪,并与同伴分享了这份快乐!

健康:《小青蛙跳荷叶》

“小蝌蚪变青蛙啦”!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我们开启了小青蛙跳荷叶的活动。

00:39

我们的思考

      《纲要》健康领域目标中指出,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不仅满足了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了体质,而且幼儿学会了用自己的肢体来表现青蛙的动作,丰富有趣,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其中。

语言:《绿青蛙》

小蝌蚪变成绿色啦!在孩子们细心照料中,我们的小蝌蚪慢慢褪去了黑黑的外衣,身体颜色开始透明、变绿…

00:26

我们的思考

《指南》语言领域目标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的语言发展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 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不仅提供了幼儿倾听和表达的机会,还幼儿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对小蝌蚪变青蛙的喜悦,孩子们都愿意大胆表达对小蝌蚪的喜爱。

再见蝌蚪

小朋友们发现有一些蝌蚪不动了,轻轻的碰了碰它们,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几个孩子把蝌蚪捞出来,发现它们已经死掉了。

00:32

问题

 蝌蚪为什么会死?

幼儿的猜想

我们还能为它做些什么?

陶奕可:放回小河里

高羽萌:埋到土里

鲁宸睿:扔进垃圾桶

于是……

我们的思考

       短暂的相识、相知、相处,孩子们已经把蝌蚪当成自己的同伴、朋友,感知到爱和给予。两只小蝌蚪的死亡虽有遗憾,但更能激发我们对身边小蝌蚪的珍惜和爱护。

新家:给蝌蚪搬新家

在这段时间的观察与探索中,孩子们发现小蝌蚪不像之前游得那么欢快了,它们似乎没有在小河里那样快乐自由,所以孩子们决定给蝌蚪换一个新家。

蝌蚪的秘密

在观察中,小朋友们发现了有的小蝌蚪已经渐渐长出了后腿,有的小蝌蚪身体变成了透明色……

00:23

我们的思考

小蝌蚪长大后都会变成小青蛙吗?

于是我们带着问题,一起上网查询资料,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小蝌蚪长大后都会变成小青蛙。

身体颜色是透明的,带着斑点的小蝌蚪长大后会变成小青蛙,

而身体颜色黑黑的小蝌蚪长大后可能会变成蟾蜍……

青蛙与蟾蜍的区别:

1、卵的区别

2、外观、习性的区别

3、叫声的区别

青蛙叫声比较清脆;蟾蜍叫声比较低沉。

放生蝌蚪

00:51

课程感悟

        从在大自然中发现蝌蚪,到零距离地观察蝌蚪,再到亲自照顾,看着小蝌蚪一天天长大,亲身的体验让孩子们对晓蝌蚪一直保持着高涨的热情,他们关注小蝌蚪的身体细节和生长变化,关心小蝌蚪的生活环境,愿意为小蝌蚪付出自已的感情和精力。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当孩子们遇到问题和提出疑惑时,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必要时给予一些支持。 孩子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在寻找蝌蚪、饲养蝌蚪,给蝌蚪搬家等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亲近自然,感悟生命,尊重和保护每一颗小小的好奇心,从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出发,我们将继续前行。

阅读 21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