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回暖,气温逐渐升高,由于孩子防范意识较弱,极易造成溺水事故。请家长们提升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监护,时刻关注孩子的去向,经常对孩子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下面请和我们一起来重温防溺水安全知识!
01 牢记防溺水措施“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水域游泳;
4.不准在无家长监护的情况下游泳;
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准盲目、擅自下水施救。
02如何预防溺水
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疏忽。以下四知8要点,家长们要牢记!
溺水防护8要点
1.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
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6.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7.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8.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孩子外出时家长要做到四知道
1.知道孩子的去向;
2.知道孩子的活动内容和范围;
3.知道孩子的同伴;
4.知道孩子的返家时间。
03 哪些地方容易溺水
1-3岁主要的溺水场景是在家里,有脸盆、水缸、浴盆、浴缸等家里的储水容器。
4-9岁随着幼儿的活动范围增加,还有户外的运动,一般高发地会出现在水渠、池塘、水井、水库、小区水域、水景观台等容易发生溺水的地方。
10岁以上幼儿的活动范围就更大了,主要有湖泊、池塘、江河、水库等自然水域。
04 如何识别幼儿溺水
儿童溺水后,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叫喊或挣扎,常表现为“静默性”,即嘴巴会没入水中,会下意识地屏息闭气,随着身体不断下沉,基本没有大声呼救的可能,这就导致溺水儿童无法被及时发现。
儿童溺水通常会有以下7种表现:
1.溺水者的嘴会反复浮出水面、没入水中;
2.溺水者手臂可能前伸,但只游不动;
3.身体直立,挣扎20-60秒后下沉,双腿像在爬楼梯;
4.溺水幼儿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5.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发呆,询问没反应;
7.儿童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惕。
05幼儿溺水如何进行紧急施救
首先,应快速清理溺水者口鼻内的泥沙、杂物或呕吐物使其气道通畅。随即将溺水者仰卧,评估生命体征,看看有没有意识、呼吸及心跳。注意,此时不要控水,控水会影响恢复通气的及时性。
如果溺水者无意识也无呼吸,应及时开放气道,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并检查颈动脉搏动。如果无脉搏,开始心肺复苏。按压与人工呼吸次数比,单双人施救均为30:2,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4-5cm,保证每次按压胸廓有充分的回弹,持续、有效、不间断的胸外按压是保证脑复苏的关键,每五个循环进行完评估一次患儿的生命体征,如果生命体征没有回复则需要继续按压直到生命体征恢复或医护人员到场接手救治。
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捏住患者鼻孔,防止漏气,用口把患者的口完全罩住,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1 s,通气时可见胸廓起伏。注意,吹气时,应缓慢吹气,不可过快或过度用力,以减少胃胀气的发生。
预防比救治更重要,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安全意识,同时,要注意教育方式,让小朋友能接受,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避免意外发生才是根本。
野外水域为什么危险
1.野外水域的未知因素多,游泳者往往对所在水域情况并不了解,有些水域看似平静,但水下经常会有漩涡、暗流,容易发生意外。
2.野外人员稀少,一旦出现体力不支等意外情况,很难在第一时间被施救。
3.野外水质污染也比较多,游泳难免会喝水,对身体难免有害处,有过敏体质的人也不适宜到这样的水域游泳。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各位家长一定要常提醒
常教育、常关注
高度重视安全教育
提高防范意识
才能减少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