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进一步深度探索新课标理念下我校“导、学、提、练”思政进课堂的有效路径,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教育集团于4月17日举办教学节开放周暨第七届“思政进课堂”同汇杯课堂教学交流与评比活动。
活动的主题围绕“思政进课堂”展开,参与的四位老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准备,以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呈现了四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课堂。
整个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赛课、专家点评、教研总结。
一、赛课
历史组
第一节课,由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教育集团总校任九畅老师以“梦回大宋”历史小剧场的形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宋代的经济发展》。通过使用希沃小游戏、历史地图册、历史填充图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宋代经济发展表现。任九畅老师巧妙地设置了层层推进的问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侧重于对材料的分析与归纳总结的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同时掌握答题技巧。最后,以“你眼中的宋朝是怎样”的问题联系习总书记的谈话,落实家国情怀,厚植爱国情怀,育人细无声。
第二节课由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教育集团新海学校黄秋丽老师借班授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黄秋丽老师以生动有趣的导入视频结合有效问题营造历史学习氛围,引起学生兴趣。黄秋丽老师结合纪录片讲述成吉思汗的成长经历,使学生感受天骄人生,苦境中成长,逆境中崛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坚强和勇敢的品质。黄秋丽老师的授课流畅自然,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动生动有趣。
地理组
第一节课,由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教育集团总校林云燕老师授课《东南亚、南亚、西亚》。林老师的课堂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导入,从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时早已密切往来,如今21世纪习总书记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续写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友谊。
这一节课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情境,多彩丝路、合作之路、和平丝路三个子情境层层递进。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指导学生学生自主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地区在交通、能源、农业、旅游、自然灾害如何深入进行合作”这一综合性难题,帮助学生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感悟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展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勇于担当的大国形象,同时还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比西亚战乱局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民族政策,强化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发扬我国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体现了地理与思政的融合教学。课堂的最后,联系新中国的发展史,呼吁学生学有所为投身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
第二节课由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教育集团新海学校陈芬芬老师借班授课:《欧洲西部》
陈老师通过播放法国、英国的自然风光和标志性建筑物短视频,引导学生想去欧洲西部旅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首先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明确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国家和首都。接着教师创设一个旅游情境——开启欧洲西部之旅。欧洲西部之旅设置吃喝、玩乐、购物的一条旅行情境,通过图片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模拟导游等活动学习欧洲西部发达的农业、繁荣的旅游业、发达的工业和特色产业。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们回顾整个旅行情境,总结所学到的欧洲西部地理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情境学习中的感受和收获。
通过以上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欧洲西部的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情境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专家点评
海口市中学历史教研员:程世高
海口市中学历史教研员 程世高:
一、分享关于高效上课的三个定位:
①自我定位,赛课教师要精准定位,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
②课堂定位,面对不同课型要灵活选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把自己的智慧和亮点进行展现,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③对学生的定位,要把握学情,因材施教。
二、对教师个人建议:
①小短剧在排演中会不会偏离主旨,要注意符合历史学科主干线索,要通过小短剧达到提升学生能力和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
②部分知识点的表述不合理,如草市是处于乡镇的,对于城市中的人而言是不方便的,情景创设要严谨。
③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追评,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落到实处。
④使用投影时要注意清晰,让后排的同学也可以看到同学的精彩展示。
⑤重视解读课题,构建框架,串联线索,做到知识前后呼应,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
海口市龙华区教研室地理教研员:庄剑兰
海口市龙华区教研室地理教研员 庄剑兰:
通过今天的听课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史地不分家,历史是一门时间科学,地理是一门空间科学,历史地理跨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时空思维,史地融合大有可为。例如,在我今后的地理教学中会有意识地去使用相关的历史地图。庄剑兰教研员从课堂的价值立意、教学手段两个角度进行评课,林云燕老师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林云燕老师和陈芬芬老师都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对两位老师的地理课提出两点建议:
一、精炼教学目标,一节课教学目标两至三个较为合适,不宜过多,并且复习课教学目标应与新授课目标在学生的达成程度上要有所差异。
二、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要能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学习,探究问题要典型、综合、指向明确,最好形成前后关联的问题链,帮助学生将零碎知识连结成思维体系。
海口市地理兼职教研员、海景学校八年级年级级长、地理教研组长:林根萍
海口市地理兼职教研员、海景学校八年级年级级长、地理教研组长 林根萍:
通过这四节课,我看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老师们都有意识地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进行转变,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对两节地理课提出了两点优化建议:
一、教学目标动词应以学生为主体,使用可观可测的动词进行表述;
二、复习课更加需要侧重从题目中对学生进行诊断,并灵活进行查漏补缺。
三、教研总结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教育集团总校 教务处主任:林春燕
最后,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教育集团总校教务处林春燕主任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林春燕主任对远道而来支持学校工作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授课老师的辛勤付出给予肯定,并提出三点要求: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在活动中培养关键能力,形成学科素养,同时学会沟通、合作、探究。要注重课本知识尤其是必备知识的扎实掌握和融会贯通,通过学习一堂课学通一类课,通过做一道题学通一类题。
二、问题的价值。教师设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方向,教师应该以促成有意义的对话教学为目标,从广阔的问题视阈出发设置开放式的、有逻辑性的系列问题。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激发和引导,既要“授之以鱼”又要兼顾“授之以渔”,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活动、协作式、设计式、个别式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或选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教具进行教学设计规划。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事间互相学习,实践与反思相结合,不仅优化了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进步的动力,每一节课后,学校的领导和听课的老师们都积极评课,及时和授课老师交流、探讨,不仅给予授课老师高度的评价,同时也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让所有参与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听课、评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图片:魏 兵、陈佩燕
文字:任九畅、林云燕
编辑:郭军强
审核:王妍妍、田甜、谷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