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习近平



2024年4月17日,湛江艺术学校广东省阅读推广人支贤名师工作室成员黄蔓菁老师在语文公开课的课堂上进行了课堂思政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初探。
这篇文章选自杨成武上将的回忆录,以杨成武上将为第一人称视角,记述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表达了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本节课黄蔓菁老师展示了将数字资源链接进传统的语文教学,实现跨学科融合,从而让感性的文本认知走进思维的深处,并将这思维的路径可视化。
通过元教材布置学习任务、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开展课外研学活动,不仅将生活与知识相链接,还原真实情境,更能让学生思维的培养有迹可循,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元助教的大数据助力教师分析学生学情和课前预习情况
课外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
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四大模块:
1、我忆长征故事
2、我寻红色足迹
3、我思长征意义
4、我“走”新长征
布置任务情境:长征在新中国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珍贵记忆。22美术(3)班决定举办“追忆奋斗史,重走长征路”主题纪念展,让长征精神永恒地定格在新一代的记忆里!
结合美术专业特色,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取本文中的一个事件,为之设计一幅图画,并结合相关语句,给每一幅红军英雄图拟名,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红军形象。
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启发学生思考,布置微写作作业:有人认为如今社会安定,物质生活富裕,我们不必再忆苦思甜、回顾艰辛的长征历程了。请讨论学习长征精神在当下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课堂提问
课外研学:在博物馆01
课外研学:在博物馆02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
烈士墓前的宣讲
推进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实现语文课与思政课的无缝接轨。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并实践,让语文课程思政的实践内容更加多维度、开展方式更为多元化,让思政教育贯穿到语文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完全衔接、相互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