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本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
石本无火
相击而发灵光
春之美,在于希望与绽放;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春已至,万物始。为做好2024年中考复习备考工作,提高复习课教学的实效性,交流复习备考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初三复习备考的精准性,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2024年4月16日下午,新城区教育教学研究在呼和浩特市三十四中开展了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改进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新城区物理教研员赵海燕老师策划并主持本次活动,活动特邀内蒙古物理学科教研员斯日古令老师,新城区区全体初中物理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积极投身于教研活动中,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探索物理复习的新方法、新途径。
课堂展风采 助教学成长
在此次物理复习研讨活动中,首先由三十四中物理教师周超展示《浮力》复习课,周老师首先通过让学生对在浮力参与下的平衡状态进行受力分析,使研究对象形象化,从而加深对浮力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然后以回顾实验为主线,对浮力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同时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融入实验复习中。最后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使学生建立浮力问题先判断浮沉,再受力分析,最后结合条件选择合适公式进行计算的意识;同时通过例题的分析对轮船、潜水艇、密度计等浮力的应用进行复习。
展教研之美,启教学之智
采他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在评课环节中,首先由周超老师分享设计思路,然后由三十四中郝忠禄老师和实验中学孙东杰老师进行点评。
周老师对所设计的习题进行分享,最初设计习题时设想让学生造景、学生动手制作模型、设计开放式实验,考虑这些都不符合学情,所以回归课本,从轮船、潜水艇、密度计着手设计题目。 通过学生对第一个题目的练习时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引发认知冲突,掌握解决浮力问题时先判断浮沉条件的思路。然后通过空心模型,注水模型以及更换不同密度液体模型解决问题,提升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十四中郝忠禄老师认为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为本,为学而教”的教育理念。题目设置比较灵活,同一个问题,可以利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书写计算题的计算过程,强调过程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错误答案展开讨论,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更加深学生对四种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不仅仅让学生学会知识点,更要引导他们提升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中学孙东杰老师认为这是一节有思想、有理念、有情怀的复习课。设置情境回顾知识,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达成目标知识内化。设置题目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成就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够得着,全面提高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从根本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活起来,都能体验到展示自我的喜悦与快乐。孙老师建议密度关系作为重要的浮沉条件要在建模过程中体现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刻让学生关注建立的模型,做到有的放矢。
以专家引领 走教改之路
自治区物理教研员斯日古令老师首先对周超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斯日古令老师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复习课,通过对浮力参与的平衡状态构建了整体知识框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充分回顾测量浮力的各种方法后,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问题,通过情景引入和实际计算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加深了对浮力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然后斯日古令老师向所有听课老师提出:解决物理问题时,让学生学会用物理语言描述现象,通过画图、建模等具象表征方式形成问题的整体时空关联。在确定已知条件和未知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题目条件,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用物理语言描述现象、画图建模的过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最后斯日古令老师进行了《谈数学、物理、化学内在逻辑体系及探究式教学问题》的专题讲座。斯日古令老师首先提出了物理老师的数学困惑,然后结合小初高各学段数学知识结构,从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内在逻辑体系诊断学生现实问题。接着具体介绍了如何创设“探究学习”情景:教师用两单一具有智慧的指导学生充分探究最终得到结论。最后将理论和课堂实践相结合,为老师们展示了《光的反射》探究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老师们受益匪浅。
弦歌不辍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履践致远。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获得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拓宽了教学视野。教师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学深悟透,掌握精髓,勤于实践。相信新城区的物理教师们在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凝心聚力,以初心致匠心,以匠心致未来!